本报记者 刘新新
“手腕翻过来,注意脚尖的方向……”11月29日清晨,昌吉市延安北路街道天池社区宽敞明亮的文化活动室里一派热闹景象。康乃馨文艺队队员如往常一样来到这里排练舞蹈,队长孙丽娜则穿梭在人群当中忙碌着,悉心指导队员的舞蹈动作。寒来暑往十多年,孙丽娜活跃在文艺舞台上,她坚持当好基层文化带头人,创作文艺作品,带领队员下乡进村开展公益演出,无私奉献做善事,默默耕耘在文艺工作一线。
今年64岁的孙丽娜虽然已经是两个孙子的奶奶了,但她打扮得时尚得体,举手投足间尽显优雅的气质。她自小热爱舞蹈,2007年退休后加入州老干局雪莲文艺队。能跟着专业的舞蹈老师学习,孙丽娜倍加珍惜这个机会。她很刻苦,经常跟着电视、手机中的舞蹈视频学习,并熟练掌握了多个舞种的技术动作。
孙丽娜热情、开朗,乐于助人,队友们都十分喜欢她。后来,雪莲文艺队因故解散,孙丽娜于2017年带着十余位热爱舞蹈的同伴成立了康乃馨文艺队,取名“康乃馨”寓意女人如花般娇艳,人生也要像花儿一样尽情绽放。
孙丽娜经常和队员在社区附近的广场上跳舞,她编排的舞蹈既有专业舞蹈的难度技巧,也有广场舞的简单易学,兼具观赏性和艺术美,渐渐吸引了很多同样热爱舞蹈的人加入。为了让队员们真正学有所获,孙丽娜积极参加各类文艺培训,考取了社会体育指导员证。每次新编一支舞蹈,孙丽娜总是费尽心思,晚上躺在床上心里一直想着如何编排舞蹈,有了灵感就算是半夜也要爬起来在纸上记录下来。直到舞蹈编排完成,她才能卸下心里的担子。
康乃馨文艺队队员的舞蹈水平参差不齐,有些队员达不到专业标准。对此孙丽娜总是很宽容,她说:“动作没有对错,只要大家整齐划一,动作舒展连贯就是成功的。”话虽这样说,但是教起动作来她却丝毫不含糊。每次排练,孙丽娜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指导示范,直到队员把一支舞蹈成熟完美地呈现出来,她才作罢。孙丽娜常说:“虽然我们是业余文艺队,但是舞蹈表演的整齐到位是对舞台的尊重,也是对观众的尊重。”
采访中,记者看到,康乃馨文艺队队员穿着鲜艳的红色舞蹈服,每人手持两个白色的圆碟子,伴随着欢快的音乐,跳起了维吾尔族舞蹈。考虑到队员不是专业舞蹈演员,在编排舞蹈时,孙丽娜常常采用扇子、灯笼、中国结等物件做舞蹈道具,形象直观地表现作品的思想主题,以此提升舞蹈的感染力,同时传播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孙丽娜还经常受邀义务为乡村文艺队编排作品,得到群众的一致赞誉。
作为昌吉市苏玉琴志愿服务工作站的一支文艺队伍,多年来,康乃馨文艺队跟随工作站的脚步下乡进村,常年坚持公益演出,用文艺表演的形式宣传党的好政策,弘扬主旋律,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颂美好新生活,为群众送去精神食粮,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康乃馨文艺队倡导扶贫济困、无私奉献的志愿服务精神,在参加公益演出的同时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队员们走进敬老院、福利院等地慰问困难弱势群体,捐赠慰问物品,开展理发、打扫卫生等公益活动。
孙丽娜说:“文艺事业是一项幸福的事业,我乐在其中。作为一名党员,我要积极发挥余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今后,我还要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带领团队参加公益演出,为丰富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群众的幸福感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