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夜宴馕小镇 景盛食更丰

  本报记者 吴茜 通讯员 马军/文 巨海成/图

  夜幕降临,在璀璨灯光和浩瀚星空的辉映下,黑夜里的昌吉市被赋予了另一种风情。空气中弥漫着直抵心尖的幸福味道,“庭州不夜城”的故事卷轴徐徐展开。

  12月5日20时许,天还未黑透,颇具烟火气的昌吉馕产业文旅小镇正是热闹的时候。大量的食客蜂拥而至,附近能容纳近2000辆车辆停放的停车场“车满为患”,氤氲在空气中的特色美食香气、美轮美奂的汉唐风格灯光秀和精彩纷呈的歌舞表演点燃了人们的激情。

  馕饼子、油塔子、面肺子、椒麻鸡、烤肉、丸子汤……这些舞动在舌尖上的特色小吃挑逗着食客的味蕾,“来来来,您想吃啥,这里都有,里面坐!”这亲切的吆喝声和夜晚成了绝配。

  徜徉歌舞间 品尝昌吉味

  “请到大美昌吉来,昌吉的美食任你敞开怀……”走进昌吉馕产业文旅小镇,几位舞蹈演员在精心搭建的舞台上,伴着动感的音乐翩翩起舞;食客推杯换盏,陶醉于各种美食和富有地方特色的歌舞表演之中。

  演员们打起手鼓、唱起歌,邀请过往群众一起跳起欢快的麦西来甫,现场气氛热烈,观众掌声不断,一场“视觉+味觉”的夜场秀大幕开启。昌吉市民张兆林说:“逛夜市、吃小吃要的就是一个‘气氛’,我今天来到馕小镇既品尝了特色美食,又观看了歌舞表演,真是不虚此行。”

  商户蒋淑边送餐边告诉记者:“平常我们每天能挣3000多元钱,政府鼓励发展夜间经济后,从早上9点半到凌晨1点都会陆续有客人来我的店里,现在每天的营业额都过万了!”

  昌吉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经济发展局干部、昌吉馕产业文旅小镇服务中心负责人张艳介绍:“我们将进一步把这个文旅小镇打造成为有吃、有玩、有趣的特色商业街区,营造既有烟火气又有文艺范的夜间消费场景。通过出台各类夜间消费政策等促进夜间经济快速发展,让市民的夜生活更加多姿多彩。”

  折扣力度大 美食任君享

  在夜间消费中,吃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深夜食堂”有多火?从昌吉市民爱吃宵夜的习惯中可见一斑。

  1元钱的丸子汤、2元钱的黄面、买3个送1个的牛肉饼、免费馕和奶茶……各种各样的折扣活动轮番上阵,这两天,昌吉馕产业文旅小镇正式开启了夜间“逛吃”模式。为了招揽生意,小镇内的店主们把折扣标识挂在店门口醒目的位置,卖力地推销着自家的菜品。

  刚刚看完演出的昌吉市民王媛和朋友一起到依拉木烧烤店吃饭。王媛说:“在这家店吃烧烤还能免费吃黄面。现在政府鼓励发展夜间经济,馕小镇里几乎每家店都有优惠活动,很划算,我们下班后聚会的地方也变多了,我们以后还会常来。”

  随着夜生活逐渐升级,夜宵经济也逐渐蓬勃发展起来。昌吉馕产业文旅小镇内,外卖骑手穿梭于各家店铺间,将可口的饭菜送到食客手中,带给了人们一份踏实而温暖的体验。

  华灯初上,昌吉市民在蒸腾的烟火气中品咂生活滋味,游在其间,乐在其间,融在其间。

  文化润经济 丰富夜生活

  若问州府的夜晚有多长?答案就藏在闪烁的万家灯火里。璀璨夜市,盘活一条街,热闹整座城。

  走进昌吉馕产业文旅小镇,一阵暖意扑面而来。室外隆冬,室内阳春,这是怎么一回事?张艳告诉记者,这个小镇外观以汉唐建筑风格设计为主,采用穹顶结构设计成室外兼室内商业街为一体的特色街区,且铺设了地暖,游客购物游玩不受季节影响。在这里,游客能近距离观看馕生产、加工、制作的全过程,体验馕文化的独特魅力。

  听说除了美食,在昌吉馕产业文旅小镇还有“巴依部落”文创品牌产品、葫芦雕刻手工艺品等,这让来自乌鲁木齐的文创爱好者赵永瑞心动不已。赵永瑞说:“我对新疆的本土文创产品非常感兴趣,我是在抖音上看到这个小镇的介绍才来的。在这里能吃、能玩、能逛,还能感受本土文化,真是个休闲的好去处。”

  据悉,截至目前,昌吉馕产业文旅小镇有商户118家,带动就业400余人,每日客流量超过1万人次。说起今后昌吉馕产业文旅小镇夜间经济的发展,张艳表示,未来需不断加快商业与文化、旅游、休闲等不同业态的深度融合,打造夜间消费场景和集聚区,培育“夜生活+”品牌,刺激夜间文旅消费,大力发展夜间经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品质化、多元化、便利化的消费需求。

  一道道美食馥郁如酪,一处处夜景热烈如酒,一簇簇人群酣畅如歌,夜间经济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而有了文化的浸润,城市的夜晚也变得更有韵味。

--> 2021-12-08 1 1 昌吉日报 content_25452.html 1 夜宴馕小镇 景盛食更丰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