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打造城市绿肺 共享生态福祉

——聚焦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系列报道之五

  

  本报记者 刘茜 通讯员 杨茗茹

  12月11日,从高空俯瞰庭州生态绿谷,金色的新疆大剧院盛开在雪原之上,五大主题公园由南至北坐落于头屯河畔,观景台与游步道纵横交错。

  头屯河两岸的居民过去因为这条河而烦恼,现在却为这条河而骄傲。经过9年的治理,改造后的头屯河沿岸变为一片生态绿谷,带给人们越来越多的“生态福利”。“天山南北的人选择在这里安家,他们濒河而居载歌载舞,享受诗意生活,演绎昌盛吉祥。”昌吉市翡翠苑小区居民夏娟娟说。

  长达190公里的头屯河,从天山山脉中部的喀拉乌成山北坡发源,流经乌鲁木齐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二师、昌吉州、兵团第六师,最后流进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由于历史原因,河道一度破坏严重,河床沟壑纵横,河岸杂草丛生,两岸污染企业、小型作坊聚集,使得头屯河一度成为当地群众的“头疼河”。

  近年来,昌吉州投资38.17亿元,把河道治理、环境保护、城市绿化有机结合起来,对区域面积9.1平方公里的头屯河沿岸进行综合整治。昌吉市对头屯河西岸93家企业、13家砂场、599户居民等实施搬迁,累计回填种植土159.2万立方米,绿化面积近2000亩。

  2018年12月,头屯河大桥建成通车。今年6月,全长13.3公里的防洪河道和五大公园竣工。沿岸种植大小叶白蜡、榆树等70余种乔木共7万余棵,种植各类灌木、花卉132种共1300多亩,水域面积达1273亩,极大地改善了头屯河两岸的自然生态,绘就了一幅水清岸绿、多彩斑斓的美丽画卷。

  在头屯河西岸,发电厂搬走后,冷却塔塔身被画上了蓝天、雪山、草原,融入周围绿色景观中。和发电厂一样,过去河边大大小小的污染企业搬迁后留下的工业建筑,经过美化后,变成了头屯河景观带上的工业遗址公园,成为河岸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十三五”期间,昌吉州支点城市、精品县城、特色乡镇引领辐射作用明显,阜康市、玛纳斯县等6个县市创建为国家园林城市(县),昌吉头屯河、木垒河沿岸整治等一批综合整治工程极大地提升了城市品位,改善了空气质量。集中供热、燃气、供水普及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5%、99%、99.5%、98.7%,城镇化率由59.2%提高到64.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1.9%,城市绿肺面积不断扩容。

  在昌吉市北部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中间,一片490多万亩的荒漠静栖于此。从地图上看,北部荒漠东西宽约67公里、南北长纵深170多公里,被当地人称为“北沙窝”。

  “北沙窝”是昌吉市的生态北大门,在这里,生长着胡杨、白梭梭、琵琶柴、红柳、白刺、沙蒿等乔灌木及草类,有力地阻止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移,减少了扬尘天气的发生。

  昌吉市北部荒漠有国家级公益林74万亩,地方公益林150多万亩。历史上,随着人口的增加,不合理开垦、放牧、打井等人为破坏,使得地下水水位下降、原始梭梭林等沙漠植被面积减少。

  这几年,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北部荒漠也被拔地而起的绿树降服,一道道绿色长龙在这里形成。

  昌吉市于2003年成立北部荒漠生态保护管理站,出台了相关管理办法,扩建了4个中心保护站,下设一般管护站7个,将当地牧民聘为护林员,初步建起了集监测、预防、除治、打击等功能于一体的荒漠管护体系。

  目前,昌吉市已完成甘莫公路以北154家农场20.5万亩国有农用地的生态恢复工作,关停机井300眼。2018年4月,昌吉市在北部荒漠种植梭梭、红柳共计1300万株,种植面积10万亩。随着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和退耕封育等项目的实施,该生态区植被日益增多,生态恢复效果明显,森林蓄积量达到3259.33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1.91%。

  玛纳斯河作为天山北坡最大的河流,以前夏季洪水灾害经常发生,洪水不断侵蚀堤坝,对沿岸阶地上的基础设施及耕地造成很大的威胁。2017年以来,通过实施防洪治理工程和总长20公里的玛纳斯河东岸河道岸线生态修复工程,有效减少了洪水对沿线2万亩耕地和村庄、湿地公园动植物的危害。

  守护绿水青山,打造生态蓝图。昌吉州持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绿化面积迅速扩容,生态自然环境显著优化。

  为持续提升群众“蓝天幸福感”,昌吉州全面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全州上下以铁的决心、铁的措施、铁的纪律,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属地责任,通过实施绿色工程、狠抓工业减排和扬尘治理等,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全州上下“一盘棋”,同心“绘新绿”,构筑大气污染防治绿色防线。“十三五”时期,头屯河、玛纳斯河沿岸整治等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全面推进,全州完成人工造林18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4%。蓝天白云、清水绿岸、良田沃土的优美生态环境成为昌吉州的鲜明特征。

--> 2021-12-15 ——聚焦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系列报道之五 1 1 昌吉日报 content_25690.html 1 打造城市绿肺 共享生态福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