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夏鹏飞和烙画葫芦

  本报记者 刘新新 文/图

  葫芦取其谐音为“福禄”,有着福禄、吉祥的寓意,历来广受人们喜爱。烙画葫芦艺术又称烫画葫芦、火笔画葫芦,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相传起源于汉代,盛于东汉,到明清时趋于成熟。

  烙画葫芦是将烙画技艺与葫芦本体相结合,创作者以烙铁代笔,运用国画的白描、工笔、写意等手法,在葫芦光滑坚硬的木质表皮上,用烙笔烙绘出或深或浅的各种图案,使画面呈现出焦、黑、褐、黄、白等多种层次及国画渲染的效果。

  烙画葫芦集自然美与艺术美为一体,是极具特色的传统工艺美术品,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今年49岁的夏鹏飞是玛纳斯县人,作为玛纳斯县烙画葫芦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他创作的烙画葫芦极具鲜明的个人特色。

  夏鹏飞有深厚的美术功底,在他幼年时,他的父亲就有意培养他练习书法,但他认为练字枯燥单调,更喜欢在纸张上画画。为了画出自己满意的画作,他时常点着煤油灯刻苦练习至深夜。从新疆艺术学院毕业后,他做过美术老师、玉雕师,目前从事室内装潢设计,职业几经变更,但他从未放下手中的画笔。在做室内装潢设计期间,他学习了烙画工艺,时常在门柜上、家具上、石头上进行烙画创作。

  2018年他的一位朋友从河南老家给他带了几个形状各异的葫芦,让他作幅画。他经多次打磨雕琢,花费3个月时间创作出了第一个烙画葫芦作品《春意凤鸣马萧萧》。驰骋的骏马、展翅的凤凰、柳树下纳凉的古装美女同置身于一个场景中,画面生动立体、意趣盎然。作品被人看中、购买了,这提振了夏鹏飞的信心,同时也让他发现了烙画葫芦的乐趣。夏鹏飞说:“艺术是相通的,以前学过的绘画、玉雕技艺都很有帮助,长期不间断的创作也为我在烙画葫芦时提供创作灵感。”

  夏鹏飞的葫芦烙画风格肆意洒脱、桀骜不羁,随意、传神,又不乏细腻。他创作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图案,用国画技法将烙画艺术活灵活现地展示在葫芦上,线条流畅准确、形态栩栩如生。夏鹏飞尤其喜爱画孙悟空,他创作的烙画葫芦作品孙悟空系列每一个都各具特色,惟妙惟肖、神态各异、造型丰富。他说这也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方式,在烙画中了解经典名著。

  对于葫芦烙画创作,夏鹏飞有自己的理解。葫芦烙画要“意在笔先”,落笔前先要有严谨的构思,烙画过程中要认真耐心,稍有疏忽就会前功尽弃,最好一笔呵成。烙画时掌握火候和力度很重要,温度力度得当,可烙出焦、黑、褐、黄等多种层次丰富的颜色。

  创作过程中,夏鹏飞喜欢别出心裁。他说葫芦形状要根据自己设计的内容进行挑选。葫芦有的形状周正、有的形状怪异,他更喜欢有霉斑略带瑕疵的葫芦。他擅于利用葫芦本身的天然瑕疵,化腐朽为神奇,画出让人惊叹的作品。他曾经将一个布满霉斑的葫芦用烙笔随意勾勒几笔线条,画成小猫身上毛茸茸的灰色毛发,柔软且蓬松感十足,浑然一体。

  现在一些烙画葫芦作品也有流水线上加工生产出来的,夏鹏飞对此不赞同,他表示葫芦烙画要用纯手工的制作手法,才能为葫芦赋予生命。他制作一个葫芦,打磨、抛光处理都需要数个小时。

  今年10月,在自治区举办的对口援疆19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上,夏鹏飞为庆祝建党百年创作的毛泽东、邓小平等领袖人物烙画葫芦作品,用非遗文化传承红色基因,展现伟人风采,讲述红色故事,受到游客们的好评。

  夏鹏飞说:“烙画葫芦是古老的民族艺术,我们要结合新时代不断创新使之富有生命气息,今后我还想多创作一些有新疆本土元素的作品,让葫芦烙画宣传展示新疆的民情风俗和人文美景。”

--> 2021-12-16 1 1 昌吉日报 content_25757.html 1 夏鹏飞和烙画葫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