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朱文斌
今年以来,玛纳斯县在“建强组织、锻炼党员、凝聚群众”上用心用力,构建起“全链条”为民服务体系,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着力打通服务群众“神经末梢”,做到“群众有所呼,党组织有所应”,基层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加强,群众满意度显著提升。
①以党组织为核心 构建“贯通式”服务网络
“自从有了这个小店,收入比以前高多了,日子更有奔头了。”11月20日,玛纳斯县玛纳斯镇南城社区居民赛赛拜克·苏里克一边精心打理着自己的“玛河香馕便利店”,一边对笔者说。
开这个香馕便利店前,赛赛拜克·苏里克由于年龄大、文化程度低、没有职业技能,一直靠在小区门口卖牛奶维持生活。今年4月,在南城社区辖区成员单位的帮助下,他获得了“小馕饼托起大民生”100个馕产业发展销售终端惠民项目支持,有了属于自己的小店。现在,小店除了卖牛奶和馕产品,还销售饮料、干果和特色小点心,每天的纯收入能达到200多元。
“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需要坚持‘强组织、重合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玛纳斯镇党委书记郑磊介绍,该镇全面推进社区党组织与辖区成员单位开展“契约化”共建,推进“接单派单”工作机制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有机融合,通过社区网格员、下沉党员、“智慧社区”平台、为民服务热线等及时收集群众诉求,确保群众诉求“件件有落实、单单有回音”。
11月6日,玛纳斯镇玉缘社区开展了“学党史 送温暖 党员争当圆梦人”活动,辖区党员干部通过认领“微心愿”的方式,为居民送去轮椅、电饭煲、学习用品等,实现居民“微心愿”,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
②以党员干部为主力 锻造“精干型”服务队伍
“你们对我们老年人真好,有啥问题都是第一时间帮我们解决,真是党的好干部。”11月4日,看到社区干部张琳又来看望自己,玛纳斯县玛纳斯镇园林社区居民徐兰英感动地说。
今年79岁的徐兰英是一位独居老人。园林社区党组织特别安排社区干部张琳一对一帮扶徐兰英,为她提供日常照料和心理疏导等服务。前不久,徐兰英家的自来水阀门坏了,她第一时间给张琳打了电话,张琳迅速联系了修理工更换维修,这让徐兰英很感动。
针对辖区老年人居住比例较高的特点,园林社区以“乐享康养生活,共建幸福园林”为宗旨,着力完善硬件设施、提升服务水平,打造了以“三区九苑”为主题的老年服务中心,为辖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康护、营养膳食、居家服务、心理慰藉、文娱社交等综合性养老服务,让老人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以来,玛纳斯县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与“党员双报到”“三双一服务”等工作有机结合,在社区全面推行党员“1+N”联户机制,在农村建立“书记联片区、干部管巷道、党员带四邻”责任网格。截至目前,全县党员认领志愿服务岗3575个,完成群众“微心愿”1733个,办实事好事1879件。
③以群众期盼为目标 完善“闭合性”评估机制
“村里的环境好了,儿孙们也喜欢回来住了,一家人热热闹闹的,特别开心!”11月12日,玛纳斯县玛纳斯镇上三工村村民陈会英在自家今年新盖的二层小洋楼里,高兴地向村干部诉说着自己的幸福生活。
“每办结一件实事,我们都会邀请群众打分,结合打分情况不断改进工作。”玛纳斯镇上三工村党支部书记李凤青说。今年,为解决村民反映强烈的基础设施陈旧、环境脏乱等“老大难”问题,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积极争取美丽乡村建设、污水管网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等项目资金1815万元,修整巷道路面、接通天然气和下水管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厕所革命”,让上三工村彻底变了样。
针对村民反映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上三工村研究确定13项重点民生项目清单,推出一系列立足实际、服务群众的务实举措,让村民切实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村子发生的新变化。
如今,走进上三工村,家家户户灰瓦白墙,村道整洁美观。看到村里越来越好,村里很多在外打拼的能人纷纷回乡创业,带动村民共同致富。现在,村里汽修店、洗车房、加工厂、豆腐坊、农家乐多了起来,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活力。
“我们既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也立足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玛纳斯县委副书记、组织部长方励云介绍,今年该县积极探索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通过建立实践项目“牵头责任制、分工负责制、目标管理制、工作提醒制”等责任机制,以及建立已完成事项“回头看”和“群众调查”等评估机制,形成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绩效考评”的闭合工作链,确保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符合群众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