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薇
草木蔓发,春意盎然。4月初,奇台县碧流河镇塘坊门村羊肚菌种植基地迎来首个丰收季。
20日,记者走进种植基地温室大棚,只见一张张黑色遮阳网下,一朵朵羊肚菌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撑起褐色“小伞”,在适宜的土壤与温度中健康成长。
看着细心种植的羊肚菌个个饱满诱人,高万杰欣喜不已,他小心翼翼地用小刀从菌子底部划过,把一朵朵羊肚菌采下,装进筐里。白的“脚”,黑的“伞”,或大或小的羊肚菌在小筐里紧挨着,散发出一阵阵沁人心脾的菇香。
高万杰是奇台县七户乡人,在外打拼多年,听朋友介绍,享有“菌中之王”称号的羊肚菌营养价值高、味道鲜美、种植收益不错,就有了返乡创业的打算。2020年3月,高万杰投资近30万元在塘坊门村和奇台农场承包了9个大棚,开启了羊肚菌种植之旅。
羊肚菌对种植环境和种植技术要求较高,并且采摘周期短,往往是一“菌”难求。由于高万杰技术不成熟,导致试种失败。但他没有放弃,认真总结失败教训后,专门到河北省农科院学习羊肚菌种植技术,为来年的成功种植奠定了基础。
回乡后,高万杰邀请河北省农科院技术员提供技术指导,在种植管理、采收加工等各个环节进行反复试验,终于成功培育出高品质的羊肚菌,开创了羊肚菌种植落户奇台的先河,让当地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新鲜羊肚菌的美味滋补。
“羊肚菌的种植条件十分苛刻,不仅温度要控制在20℃以下,而且湿度要保持在65%以上,要用遮阳网来控制温度与光照,一旦出现温度过高,就会导致菌种大面积死亡。”说起羊肚菌种植技术,高万杰头头是道。
羊肚菌在每年10至12月种植,来年4月初开始采收,每次最多时采收两茬。对菌农来说,除了注意羊肚菌菌种制备、播种、补料、保育催菇、出菇管理的主要环节,还要把握羊肚菌采收的最佳时机。
高万杰对正在采摘的工人们说:“羊肚菌的采摘期短,只有20天,这几天天气好,大家争取趁着好天气采完地里已成熟的羊肚菌。大家要注意,采摘羊肚菌时,不要碰到菌顶,也不要沾到泥土,一定要保持美观,防止影响销售。”
“现在我们还处于摸索阶段,羊肚菌主要通过抖音、微信平台销售,鲜菇市场价每公斤260元,干菇每公斤1500元左右,产品一直供不应求。今年菌子生长好,去年11月种植的“头茬菇”达到亩产500公斤,扣除成本,纯利润在3万元以上。今年4月的收益差不多能达到15万元……”粗略算了一下账,高万杰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羊肚菌属于“冬播春收”模式,发展羊肚菌产业,在大棚建设、平田整地、菌种栽植、施肥采摘等环节需要大量劳动力。眼下正值羊肚菌规模种植高峰期,高万杰每天聘用短工十几人,工人多以周边村民为主。“在这里既能挣钱,也不耽误种地,还可以照顾家庭,一举三得。”奇台农场居民李振说。
“下一步,我将总结种植经验,摸索市场,调整种植规模,将种植规模扩大到500亩,同时把自己的成功经验传授给村民们,带动附近农户种植羊肚菌,让更多群众享受产业发展带来的红利。”高万杰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