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学良 通讯员 赵彦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近年来,昌吉州把人才资源作为第一资源,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把引才聚才工作作为抓好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实施“千名硕士进昌吉”“千名大学生进基层”等引才专项行动,大力实施“智汇昌吉”柔性引才、海外引智等重点引智项目,推进我州人才工作持续进步,为全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经过多年努力,我州引进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2000余名,到村(社区)工作大学生1000余人,柔性引进海内外高精尖缺专家3700余人……昌吉州以求贤若渴的决心顶层谋划、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汇聚英才、以热情周到的诚意完善服务,谱写了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政策引航
打造引才聚才“强磁场”
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顶层谋划是引擎。近年来,随着昌吉州《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管理办法》《引进培育产业紧缺创新人才服务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若干措施》等政策红利密集释放,庭州大地迎来了八方英才。
2018年以来,我州持续开展引进科技创新人才攻坚行动,采取全职引进、柔性引才等方式,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来我州创业,人才聚集洼地效应明显。
一系列政策支撑下,创新人才在庭州大显身手。特变电工通过聘请高层次专家,帮助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加速产品研发,研发出首套±500千伏绝缘聚乙烯电力电缆附件、中国标准动车组牵引系统电缆终端,打破了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新疆蓝山屯河化工与国外专家合作实施PBAT生物降解树脂生产装置柔性改造等项目,目前这家企业已发展成为国内乃至全球最大的完全生物降解材料供应商,产品出口至欧美31个国家和地区。
人才集聚的背后,离不开政策的支持。“十三五”期间,全州人才事业支出达到25亿元,财政科技支出16.08亿元,争取上级科技项目349项、资金1.84亿元,带动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23.2亿元,县市(园区)人才事业发展资金得到有效保障。在一系列政策支撑下,创新人才在庭州大显身手,企业找到了发展新路子,收获了“真金白银”。
今年8月,昌吉州针对产业发展紧缺创新人才发布“人才新政15条”,在人才引进、创新创业、平台建设、项目申报、科技交流、服务保障等方面,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加快产业发展紧缺创新人才聚集。同时,昌吉州还设立5亿元的创新创业引导基金,对来昌投资创业的紧缺创新人才给予最高1000万元的引导投资,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来昌一展所长。
多元发力
铺就引才聚才“快车道”
2022年7月4日,阜康市城关镇良繁中心村“践瑶池之约·品仙桃盛宴”采摘节开幕,现场游人如织,一派热闹景象。
这番景象,离不开城关镇党委副书记徐松波的奔波劳碌。4年前,来自江西九江的徐松波放弃了一线城市的工作机会,在昌吉农村的广阔天地中展现作为。现如今,他已经成长为一名乡镇领导。
“在昌吉,我可以充分实现干事创业的理想,很庆幸我能在最好的年纪,留在最好的地方。”徐松波说。
为引进像徐松波一样能闯肯干的硕士研究生人才,2018年,昌吉州启动“千名硕士进昌吉”引才专项行动,聚焦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抓好重大人才计划、活动、项目,广开进贤之门,广纳天下英才,加快集聚各方面优秀人才来昌干事创业,积极打造人才聚集高地。
“十三五”期间,“玛纳斯葡萄酒小产区”获得国内首个葡萄酒小产区认证,成为我州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葡萄酒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准。成绩的背后,离不开科技服务和智力支撑。昌吉州党委、政府从中国农业大学聘请专家教授担任我州葡萄酒产业发展顾问,通过实施“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玛纳斯小产区葡萄酒研发与生产”项目,加快我州葡萄酒产业发展。
不求人才为我所有,但求智力为我所用。昌吉州因地制宜实施柔性引才计划,运用技术入股、顾问指导、短期兼职、服务外包、建站设室等方式聚智聚力,助推高质量发展。2011年以来,全州共实施国家、自治区引智项目207项,聘请海内外专家612人次,通过专家培训本地人才2.43万人次,解决技术难题451项,研发新产品223个,获得国家和自治区资助经费2884万元。
以诚相待
牵紧引才聚才“感情线”
木垒县英格堡乡月亮地村近年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旅游产业蒸蒸日上。当地政府组织“喜看家乡新变化”活动,邀请在外经商务工的优秀人才回乡考察。
村民胡建刚看到家乡的变化,回乡开办了“蓝月亮客栈”,半年营业收入就超过了13万元。
近年来, 昌吉州大力开展“归雁兴昌”行动,以亲情乡情为纽带,充分用好人才“朋友圈”“亲情圈”“同学圈”“老乡圈”等资源,形成以才荐才、以才引才、人才互荐的引才新途径。
“欲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要使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不竭动力,就需要持续注入新鲜血液。
昌吉州各地各用人单位大力开展校地、校企合作,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新疆大学等疆内外高校建立了长期人才储备合作关系,设立流动引才工作站,通过校招双选会、双选导师亲友推荐、长期跟踪联系、邀请参观考察等形式,每年吸引数千名国内外重点高校毕业生到昌吉州实习实训、干事创业、实现价值。
准东能源研究院院长、中国矿业大学博士刘福明对此深有感触,他回忆道:“在校读研时,导师、学长就向我推荐了昌吉、推荐了特变电工。期间,公司领导多次邀请我到昌吉考察,带我走了许多地方,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提升服务
栽好引才聚才“梧桐树”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昌吉州不断加大人才服务保障力度,大力营造爱才惜才、敬才重才的人才发展新环境。
“昌吉州一步到位的政策保障,让像我一样的这群‘候鸟’变成了‘留鸟’。”来自云南省的硕士研究生赵松林说。
近年来,昌吉州不断加大人才服务保障力度,以“引得来,留得住”为工作着眼点,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全州建成1649套人才公寓,乡村提供400余间周转房,为引进人才免费提供“拎包入住”环境。成立引进人才自管会18个,州、县财政每年投入活动经费300余万元,定期组织开展交友联谊、志愿服务、参观考察等文体活动,帮助他们缓解压力、放松身心。
在强化服务保障方面,过去十年,州本级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已由300万元提高至7300万元,为解决我州青年科技骨干人才科研创新工作中的后顾之忧,提升了人才竞争力。
百舸争流千帆竞,乘风破浪正当时。昌吉州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自治区党委有关人才工作决策部署,不断汇聚八方英才,激发智力引擎,打造充满生机活力的创新人才聚集地、优势产业人才聚集地、乡村振兴人才聚集地,奋力开创新时代庭州人才工作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昌吉州提供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