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文化润疆 “漳”显本色

——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深入开展文化润疆综述

  图为福建漳州市援疆项目沈家沟村杏福文化广场。

  

  本报记者 王亚荣 通讯员 陈邑萍

  九龙江,木垒河,最是文化润人心。

  近年来,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将文化润疆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持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打造“雨润胡杨”品牌系统工程,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培育文艺人才队伍,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在与漳州九龙江相距4500公里的木垒河上,奏响了一曲文化润疆的华美乐章。

  健全基层文化设施

  助推乡村文化振兴

  “自从修建了杏福文化广场,晚饭后大家都会自发地来这里坐一坐,遇上节日还要一起唱唱歌、跳跳舞呢。”木垒县东城镇沈家沟村村民邓淑云说。

  沈家沟村是福建省长期对口援建的农牧结合村。近两年,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充分发挥对口援疆在资金、项目、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投入约200万元资金启动了沈家沟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其中包括在村庄中心位置修建杏福文化广场,使村民拥有了一处属于自己的休闲活动场所,满足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展现了农村文化生活的新面貌。

  杏福文化广场的建筑风格是将漳州土楼、朱子文化等具有福建特色的地域文化元素巧妙结合后形成的。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还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广场设施建设,打造名家文化工作室,并定期举办摄影节、美食节等特色休闲活动,邀请疆内外文化名家、摄影家、作家来村里采风写生,为沈家沟村注入文化活力。

  在木垒县九龙江公园,刘玉根夫妇和十几位老人在公园里休闲散步、拉家常。“以前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场所很少,有时我们在路边活动,存在安全隐患。有了这个公园,我们休闲娱乐有了好去处。”家住木垒镇民族团结小区的刘玉根说。

  九龙江公园也称三畦渠水系提升改造工程,项目总投资2500万元,重点对新户镇三畦村原农业灌溉水系进行全面改造提升,建成了集百姓书屋、廉政文化、文艺展示、民族团结创建、生态绿化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文化客厅”,昔日的荒芜地变成了今日的休闲区,昔日的“垃圾渠”变成了今日的“惠民渠”。

  打造文化广场、建设文化公园,是福建援疆健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缩影。近两年来,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先后修建了九龙江文化公园、胡杨精神展示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综合运动中心、镇(村)文化活动室、校园文化长廊等20多个较大规模的文化体育设施,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生活。

  翰墨飘香展风采

  “书画润疆”入人心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我的梦想是成为一名画家,用画笔描绘出祖国的壮美风景。”木垒县第三小学的学生迪娜拉说。

  一到假期,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举办的“小小书画家”培训班就开班了。上百名像迪娜拉这样的学生在寒暑假或周末都会来到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学习。笔墨纸砚、学习费用均由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提供,孩子们毫无负担地在这里感受书画艺术的独特魅力。

  这只是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开展“书画润疆”的一个缩影。

  漳州是千年古郡、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丰厚。木垒县委副书记、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指挥长林立鹏说:“漳州市诏安县是‘全国书画之乡’,漳浦是福建首个‘中国书法之乡’。漳州有120多名中国书画协会会员,600多名省级书画协会会员,书画人才辈出。”2021年,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组织林玉梅、沈舜乾、李力、林仲文、吴其生、周毅铭等11位漳州市书画名家深入木垒县,在戈壁滩、坎儿井、平顶山、沈家沟村等地采风创作。漳木两地书画家的30多幅精品力作如今在英格堡乡的木垒国学讲堂展览厅展出。

  “漳州多位书画名家的到来,让我们木垒本地书画爱好者受益匪浅!”木垒县书协主席王旭忠说,目前,木垒县尚无中国书画协会会员,希望借助和漳州书画名家的交流,提高艺术水准,实现“零”的突破。

  近年来,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大力发挥漳州书画优势,实施了“漳州杯中小学生书画比赛、漳木书画名家作品展、培育小小书画家、建设闽木书画交流中心”四大工程,用“书画润疆”夯实文化润疆的基础,让书画艺术这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木垒大地发扬光大。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非遗润疆”凝心铸魂

  漳州拥有100多个非遗保护项目,居福建省前列,其中漳州木版年画是起于宋、兴于明清的民间艺术,属国家级非遗项目。

  今年元旦前夕,在木垒县大南沟乌孜别克族乡,漳州木版年画省级传承人颜朝俊与村民齐聚一堂,现场教村民印制木版年画。在木垒县文化馆,30幅木垒本地版画作品与20幅漳州版画作品共同展出,吸引了很多群众前来观赏交流。

  福建漳州剪纸是我国民间艺术一颗璀璨的明珠,犹如一株常青藤,苍老且常青。漳浦剪纸早在唐宋时期就非常活跃,在中国民间艺术中占有一定位置。元旦前夕,“海丝陆丝 情牵非遗”福建漳州援疆“雨润胡杨”文化润疆系列活动之一的“共剪天山红 同庆中国年”漳木非遗文化交流网络传播活动专场走进了木垒县的农家小院。

  在英格堡乡菜籽沟村国学讲堂,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高少萍举办了剪纸艺术专题讲座,向菜籽沟村群众代表和剪纸协会会员讲述剪纸艺术的发展与传承,并与剪纸协会会员进行了交流。随后,高少萍与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会员、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张峥嵘、福建省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漳浦剪纸技术代表性传承人欧阳艳君到村民家中现场贴剪纸窗花,精美的剪纸作品散发着浓浓的喜庆气息。相隔4500多公里的非遗文化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谈及漳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必然少不了漳州棉花画。漳州棉花画原名棉堆画,始创于1964年。福建漳州棉花画是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品中的一个新品,它是用脱脂棉花、无光纺、金丝绒、桃胶等原料,运用彩扎、浮雕、国画技法精心塑制而成的,具有构图新颖、技艺精湛、造型生动、立体感强等特点。漳州棉花画在传统美术中独具一格,被列入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今年6月,在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漳州市第五代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传承人郭美瑜通过视频授课的方式,教木垒县第二幼儿园的小朋友制作棉花画。视频两方相连的不仅是民间艺术的文化传承,更是漳木两地情浓于水的情感纽带。

  这样的文化碰撞,得益于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精心组织策划的“雨润胡杨”文化润疆系列活动。剪纸、棉花画、版画、水仙花雕刻、茶文化五大展览展演系列活动的举办使漳木两地群众共同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非遗文化在木垒的交融与碰撞,从多层面满足了各族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了文化润疆的精神内涵。

  闽水润天山

  共筑文化梦

  春风迎杏花,共享书香时。

  4月22日,“奋进新征程 阅读再出发——畅阅全城·书香木垒”全民阅读活动启动仪式在木垒县图书馆举行。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向木垒县图书馆赠送漳州作家系列丛书、闽南文化系列丛书等。木垒县图书馆为此特别设立福建援疆赠书专柜,供读者阅读。这些书籍涉及文学、地理、历史、哲学、人物传记以及地方特色文化研究,品类繁多,内容丰富。

  文以载道,文以聚力。近年来,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大力建设文化创作阵地,以菜籽沟艺术家村落为重点,支持著名作家刘亮程、李健建设文学馆或创作基地,支持漳州籍陶艺大师洪树德建设陶瓷艺术馆,支持漳州籍书法家沈亮光设立书法创作室,为文艺家创作提供良好环境。

  立足漳木两地文化资源禀赋,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发挥文化协会作用,支持木垒县书法、美术、作家、音乐、舞蹈等协会建设,开展漳木两地书画、版画、剪纸等系列展示活动10多场次。此外,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还促成漳州市文联与木垒县委宣传部,漳州市文旅局与木垒县文旅局,闽南师范大学社会合作处与木垒县教育局,福建日报漳州记者站与木垒县融媒体中心签订合作共建协议。在推动文化“五进”活动方面,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加强与木垒县书画、美协、作协、音舞等协会合作,组织艺术家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深入开展免费春联活动,举办剪纸、棉花画、舞蹈讲座等文化服务活动20多场次,举办“水仙花”艺术社团书法、版画、冬不拉、黑走马等比赛。

  文化润疆是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新疆长治久安的长远之策、固本之举,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凝心铸魂的重要作用。福建省第八批援疆团队进疆以来,充分发挥福建省文化资源大省优势,始终扎实开展文化润疆工作,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援疆工作的方方面面。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全力打造文化阵地建设、文化人才培养、文化交流合作三大板块,以“书画润疆”“非遗润疆”“文学润疆”为抓手,持续加强国学讲堂、刘亮程文学馆、技工学校等阵地建设,强化“小小书画家”、书法和美术家协会会员、茶艺人员等人才培养,先后举办艺术名家木垒行、线上线下讲座、艺术作品展览、学校青少年艺术社团展演等活动,持续不断丰富文化润疆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各族群众心田,增强了各族群众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达到了以文化人、以文润心、以文培元的目标。

  未来,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将进一步以阵地建设为抓手、有效夯实城乡基层文化基础;以文化交流为重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品牌塑造为要点,打造文化润疆品牌,在文化润疆的进程中“漳”显本色。

  (本版图片由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提供)

--> 2022-12-14 ——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深入开展文化润疆综述 1 1 昌吉日报 content_38117.html 1 文化润疆 “漳”显本色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