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丹心千里育桃李 奉献韶华铸师魂

——记漳州市首批“组团式”援疆支教队教师李敏伟

  图为在木垒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李敏伟正在给高中年级学生辅导功课。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报通讯员 徐港根 白梦涵

  李敏伟是福建省漳州市华安县第一中学地理教师,2022年2月,他走进昌吉州木垒县中学,开始了他的援疆支教生活。援疆工作中,李敏伟肩负党和国家赋予的使命以及家人深切的期望,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工作和美丽新疆建设,为木垒县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他用实际行动树立起优秀援疆教师的光辉形象。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李敏伟在受援地践行着孔子的教育理念,并赋予新时代内涵。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一本精妙的书,需要教师用耐心、爱心去翻阅,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亮点和内在潜力,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积极上进的动力。

  李敏伟时刻铭记出发前领导对他的谆谆教诲,“为国家分忧,为福建争光,为新疆奉献,为人生添彩”。

  初到木垒县,李敏伟体感不适。木垒县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加上南北方饮食习惯差异,那时李敏伟肠胃不适应,还经常流鼻血,再加上十多年前做过声带息肉手术,他的生活工作并不顺意。但好在他意志坚强,努力克服气候、水土不服、饮食不适等种种困难,尽快调整自己,迅速投入到援疆工作中。工作中他努力担当作为,发扬团结协作精神,脚踏实地,教书育人。结合木垒县中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他调查摸底全面了解学生学习现状。教学过程中,他发现有些孩子学习习惯不太好,对地理学科的学习热情也不高。为此在课堂上,他注重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教学方式新颖,努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使教育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

  在木垒县中学执教两周后,李敏伟被调整到木垒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担任高一、高二、高三3个年级共6个班的地理教学工作。

  该校高中部学生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针对这种情况李敏伟制定了有效的方法。一是因材施教,根据学生地理知识的不同掌握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进度,并放弃自己的休息时间,主动为有需要的学生答疑解惑。二是注重教学方法,讲课过程中李敏伟重视知识拓展,他充分利用学校教学设备和教具,理论联系生活实际,设计各类活动,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他的教学风格风趣幽默,接地气,很受学生的欢迎,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与同事相处过程中,李敏伟经常和学校老师交流教学经验和心得,积极组织公开课、教学研讨活动,和老师们一起研究教学方法,解决教学疑难问题,尽自己的所学所能助力学校教师专业水平提升。木垒县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陈涛说:“从李老师的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他对工作的尽职尽责,还有他对学科专业的热爱,他从福建带来的先进的教学方式、教学理念也让我们这些老师获益良多。”

  课堂之外,李敏伟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开展的公益活动,为山里的孩子下乡送教,为困难家庭学生捐助爱心资金,和学校教师到木垒县沈家沟村参加植树,用辛勤劳动和汗水建设美好家园。日常生活中,他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积极融入各民族群众的生活生产中,向哈萨克族群众学跳黑走马,向公园里晨练的老年人学习太极拳,他自己也将闽南歌曲教唱给当地群众,与当地各民族群众真诚、热情交往,用实际行动做闽昌两地友谊的使者。

  援疆支教,无怨无悔,选择援疆就是选择奉献。这是李敏伟的援疆感言。他说:“援疆让我收获了珍贵的友谊,积累了人生宝贵的财富,是我人生中难忘的一段历程。我将继续立足援疆教师岗位,承担起应尽的职责,努力推动各项教育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牢记援疆使命,践行家国情怀,不辜负党和国家的期望。”

--> 2022-12-28 ——记漳州市首批“组团式”援疆支教队教师李敏伟 1 1 昌吉日报 content_38526.html 1 丹心千里育桃李 奉献韶华铸师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