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思佳 通讯员 高雅
冬天,对于老人而言是个“危险”的季节。除了寒冷导致心脑血管疾病高发外,由于天冷路滑,跌倒造成骨折也是一大威胁。老年人应该如何预防骨折的发生?如果不慎跌倒造成骨折,应该怎么做?近日,记者采访了昌吉市人民医院骨科医生白杨。
白杨首先介绍了骨折的分类。他说:“骨折是骨科疾病中比较常见、常发生的一种,骨质疏松的人更容易发生骨折。一般来说,骨折主要发生在四肢、手腕处、脚踝处等。但是老年人包括骨质疏松患者更易发生在脊椎上,如胸、腰椎椎体骨折。”
白杨表示,我们无法预见和控制骨折的发生,但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把骨折的发生概率降到最低。对此,白杨提出以下建议:
1.要适量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散步,这样可以增加全身代谢及血液循环,使钙质充分被骨骼吸收。不仅能够培养身体的平衡和协调能力,还可以增强骨骼的硬度,有效避免意外损伤造成的骨折、脱位。对于一些患有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应咨询医生意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进行锻炼。
2.平常多晒太阳,增加体内维生素D的形成,维持骨骼对钙质的吸收利用。
3.饮食方面调理,建议多吃富含钙、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4.老年人在冰雪天或者湿滑路面行走时应尽量缓慢,外出时多穿低跟鞋、运动鞋,居家时应注意保持房间光线充足。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和视力下降,避免起夜摔跤导致骨折。
5.注意口服用药。老年人大多有慢性疾病及心脑血管疾病,需要每天服用治疗药物,这些药物中有不少药物存在副作用,可能使人头晕失去平衡,造成骨折意外的发生。因此老年人在吃药前先看说明,吃药后先静坐一会再活动。复查疾病时,及时告知医生身体情况,便于调整用药。
随着冬季雨雪天气增多,路面时常有结冰现象,当市民外出时不慎滑倒或遭受其他外力可能导致骨折时,应该怎么做呢?
白杨说,在户外摔倒后要先坐着或躺着不动,并大声求救,同时自行检查受伤部位是否有严重肿胀、骨头变形、无法移动肢体、剧烈疼痛等症状。如果已经骨折,就地取材如选择木棍或长型硬板、手杖、报纸等,再以衣物、布条、丝袜或毛巾等做成简易固定,限制伤处活动,并立即送医。若无上述症状,可慢慢站起来。后期应持续观察,并冰敷。若事后出现肿胀、骨头变形等症状,需马上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