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虫博士”遇到新难题

  

  本报讯 记者冯燕、程晾、通讯员赵善宾报道:12月24日,在玛纳斯县包家店镇新疆农业大学驻玛纳斯县科研基地,刚刚拿下一项大奖归来的“虫博士”张广杰,又马不停蹄投入项目研究。这时,他却遇到一个新难题。

  张广杰是新疆农业大学农学院2019级博士研究生。12月14日,由他主导的《环境昆虫变废为宝 助力乡村振兴》项目,一举获得第九届新疆创新创业大赛一等奖。更让他高兴的是,在获奖项目基础上,他和科研团队提出的昆虫生物动能分离棉田残膜项目,获得2022年自治区重点研发任务立项。项目目标是借助环境昆虫白星花金龟反噬棉杂,实现残膜混合物分离。项目申请到1000万元研发经费,计划繁育150吨虫体,推广应用30万亩棉田。正要让小虫子施展“大本事”时,张广杰发现万事俱备欠了东风。原来,该项目成功的关键是昆虫能够稳定足量繁育,而现在面临的问题是“虫源”变少了。

  据“虫博士”介绍,项目的“主角”白星花金龟是鞘翅目金龟甲科昆虫,成虫对农作物有一定危害性,喜欢在畜禽粪便和作物秸秆等废弃物中“安家产子”,幼虫“一生”都在废弃物中“取食”,在自然界发挥着重要的环境净化作用。以前自然界当中白星花金龟的种源较多,根据它的取食和行为特性,项目团队在研究中“圈养”成虫,产卵孵化幼虫,让幼虫吃进“垃圾”,实现农业生态循环利用。现在乡村环境整治搞得好,饲草乱堆、粪污乱排现象少了,垃圾堆、污水沟不见了,白星花金龟快“无家可归”了。张广杰举例说:“以前基地周围一个‘诱剂点’一晚上可以诱捕上百头白星花金龟,这两年只能诱捕到几十头。今年基地‘圈繁’了10万头白星花金龟,明年项目前期需要种虫按吨算,想达到10吨的量,难度不小。”

  面对难题,张广杰还是挺乐观的:“虽然‘虫源’受到影响,但是自然界的病虫害减少了,对农民和农业生产来说是好事。”现在,他正和导师联系,准备用科研渠道培育、引进扩繁白星花金龟。

  在玛纳斯县乡村振兴局,乡村振兴保障中心主任张琨听说“虫博士”遇到的新难题后笑了,他说:“这样的难题我们是乐见的,说明乡村环境变好变美了,让农牧民生活得更幸福就是我们乡村振兴工作的目标。”据了解,2022年玛纳斯县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经验作为典型案例在全疆推广。该县倡导村民自己的家园自己建,全县常态化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实行垃圾分类积分兑换、人居环境以奖代补、村庄清洁问题日推送等长效管护机制,村容村貌持续改善,实现从“村庄美”到“全域美”。

  随后,记者联系了州林业和草原局,该局生态修复科科长赵刚告诉记者:“从工作角度说,病虫害治理以防治为主,但从外部条件看,整个乡村环境变好对减少部分病虫害确实起着积极作用,环境美化绿化净化后,害虫缺少了寄主,就会像无源之水。”

  新难题是好事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任务。

  这几年,我州持续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优化提升工作,农村“脏、乱、差”现象得到有效治理。“虫博士”遇到的新难题,从辩证的观点来看是好事,正好从另一个角度印证了这个变化。

  乡村振兴,内涵丰富,不仅要“里子挺刮”,看农业强不强、农民富不富,还要“面子有光”,看农村美不美、环境好不好。后者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以前的农村,房前屋后乱、旱厕随处见,污水遍地流、垃圾满天飞,卫生从何谈起?还影响农牧民的健康。现在的农村,道路硬化、庭院美化,卫生厕所进户、排污管道接通、垃圾专人清运,“一处美”迈向“处处美”,农民群众的环境卫生观念发生可喜变化,大家对农村优美人居环境的期待,从“摆脱脏乱差”逐步提升为“追求村居美”。正是有了这些改变,“虫博士”才会遇到新难题。他的难题能通过科研解决,广大农村“生产美、生活美、生态美”的大变化,还是要通过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坚持整治常态化、长效化来实现。

  (冯燕)

--> 2022-12-29 1 1 昌吉日报 content_40721.html 1 “虫博士”遇到新难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