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80后”村支书的产业富民梦

  本报记者 刘辉

  12月17日,记者再次见到了木垒县照壁山乡平顶山村党总支书记郑文杰,听这位“80后”村支书讲述他的乡村振兴梦、产业富民梦。

  上一次见到郑文杰还是今年的5月16日,采访地点在平顶山村乡村振兴项目施工现场。

  “上次带你看的牛栏酒吧、精品民宿、停车场项目都已完工,明年春天即可投入使用。”一见面,郑文杰就开始介绍村上今年实施的项目情况,“今年我们还争取到了100多万元的项目资金,实施了风貌提升项目。“

  郑文杰大谈项目建设,源于他的家乡情怀、富民情结。

  1988年出生的郑文杰今年34岁。他当过兵、经过商,后来回到家乡木垒成为了一名人民警察。2018年10月,他响应组织号召,来到平顶山村任村党总支书记。上任伊始,他通过走访入户等方式,很快摸清这个村子的“家底”。

  平顶山村距离木垒县城18公里,位于天山木垒中国农业公园,自然条件优越。多年来,因基础设施陈旧、品牌服务意识差等原因,村上旅游业一直没有发展起来。村民坐拥绿水青山,收入却不高。

  看到村民们的生活现状,郑文杰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我是带着责任、使命和情怀来到平顶山村的。作为一名退伍军人,我要‘退伍不退志’;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要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一名木垒人,我难舍家乡情怀,我想为家乡和父老乡亲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郑文杰回忆说。

  如何尽快让村子美起来,村民富起来?郑文杰给出了答案:抓项目兴产业促发展,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他组织党员干部外出考察开拓视野,召开村民大会凝聚发展共识,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立合作社,抓项目建设改善村上基础设施……一件件实事干下来,村子美了,村民“钱袋子”鼓了,大家纷纷对他竖起了大拇指,”郑书记,我看行!”

  冬日的万亩旱田披上银装,变身“万亩雪田”,蕴藏着希望和生机。走在这个工作和奋斗了4年的小山村,郑文杰既感欣慰,又万分感慨。他说:“让村民们富起来过上好日子,始终是我最大的梦想,也是我奋斗的动力!”

  如何进一步发展富民产业,让村民收入更上一层楼?在平顶山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办公室内,郑文杰向记者介绍了他新年准备谋划推进的几项产业。

  ——打造康养民宿小镇,大力发展旅游产业。盘活闲置宅基地和住宅,发展康养民宿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加强土地流转,发展有机农业。降低种植成本,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种植业效益。

  ——打造农产品直播间,发展直播带货。拓展农副产品外销渠道,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

  ——发展“彩色”种植,在伴山公路两边种植格桑花、油菜、白豌豆,扮靓乡村,吸引游客,助推农旅融合。

  ……

  “我们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富民产业,让村民们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对于未来,郑文杰信心十足。

--> 2022-12-30 1 1 昌吉日报 content_38591.html 1 “80后”村支书的产业富民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