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医共体”让群众生命健康更有保障

  本报记者 常昊 通讯员 王淅

  随着防疫措施的调整,新冠病毒感染自2023年1月8日起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医疗卫生系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面对大量的阳性病例,突增的就医需求和重型、危重型患者的不断增加,昌吉市人民医院充分发挥紧密型医共体优势,建立城乡医疗服务联动机制,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工作。

  推进分级诊疗

  2022年12月27日,医院医共体办公室制定并下发《昌吉市人民医院总医院新冠病毒感染者分级诊疗方案》。按照“健康监测、分类管理、上下联动、有效救治”的原则,医共体办公室科学统筹区域医疗资源,结合8家医共体单位特点,针对符合条件的新冠病毒感染轻症患者实行门诊上转下或住院患者上转下流程,开具转诊单并注明进一步检查的项目以及门诊治疗方案,严格做好转诊患者的医疗救治及建档工作。同时,对于基层医共体成员单位收治的重型、危重型患者,医院开通转诊绿色通道,全力保障高龄合并基础疾病等重症风险较高的感染者得到及时救治,最大限度降低重症率、病亡率。

  多元化培训指导

  目前,“关口前移”是城乡基层疫情防控的重点工作。结合医共体成员单位实际,昌吉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办公室组织医疗专家对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患者识别筛查、分级分类诊治,设施设备、药品配置、健康监测等方面进行了培训指导,强调了“四早”(早发现、早识别、早干预、早转诊)工作的重要性。在新冠病毒感染用药方面,医疗专家组成员针对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进行了普通型、无症状患者用药指导;对于以基础疾病为主的急危重症、高龄以及血透等特殊患者开展急救培训、告知转诊转院等相关注意事项。与此同时,医院国医馆发挥中医药优势,广泛在基层医共体单位推广新冠病毒感染协定方,以配置方便携带服用的中医药颗粒剂或汤剂等,向六工镇卫生院、绿洲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佃坝镇卫生院等医共体成员单位提供用药指导、配送服务,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能力,防止轻症患者向重症或危重症发展。

  医疗巡诊帮扶

  1月5日至8日,昌吉市人民医院医共体办公室主任马大鹏、护士长朱玉秀一行,前往六工镇、佃坝镇、滨湖镇、阿什里乡卫生院以及绿洲路、延安北路、宁边路、中山路卫生服务中心8家医共体基层医疗机构开展巡诊活动,并捐赠了价值9万元的药品。

  巡诊中,专家组一行就基层重型、危重型患者筛查、分级分类救治、抢救设施设备管理、护理安全质量、院感管理等医疗救治相关工作进行了重点巡查和指导;协助完善基层呼吸道疾病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监测;就门诊病历书写、中医药指导应用、患者随访宣教、人文关怀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整改方案或意见建议。同时将昌吉市首台移动车载CT安排至医共体单位为群众进行CT检查,不仅让辖区百姓在家门口即可享受到专业、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还对基层相关疾病诊断和医疗救治起到了积极作用。此次巡诊惠及百姓200余人。

  马大鹏介绍说,通过巡诊,充分发挥了医院的龙头作用和城乡纽带作用,强化了城乡新冠病毒感染医疗服务衔接以及市域内医疗资源统筹,落实了对乡镇卫生院医疗救治和感染防控的指导,显著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救治能力。

  该院科学统筹医共体空间布局,建立对应转诊关系,畅通双向转诊机制,实现发热等新冠病毒感染相关症状患者的基层首诊、有序转诊,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 2023-02-10 1 1 昌吉日报 content_40075.html 1 “医共体”让群众生命健康更有保障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