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农村宴席:舌尖上传承的乡土魅力

  用了几十年的老式大方蒸笼,只有在吃土席时才能看到。

  在奇台县的土席上,过油肉是必不可少的菜肴。

  帮厨端着托盘将刚出锅的美食送上桌。

  喜宴开席之前,请来的表演者扭着秧歌,把现场的气氛带动起来。

  鱼是各地土席上必不可少的,寓意着年年有余。

  本报记者 何春泉 文/图

  凌晨7时许,夜色沉沉,冷风将杨春的困意吹醒,他开着装满“吃饭家伙什”——菜刀、锅碗、炉灶、桌椅的货车出发了,他要为一户娶媳妇的人家办40桌农村宴席许多地方习惯叫“土席”。

  不一会儿,奇台农场一户宽敞的农家庭院里便出现了热火朝天的忙碌景象。手脚利落,忙着洗菜洗碗的帮工阿姨,热着油锅准备炸丸子、鱼的掌勺厨师,动作娴熟,提前准备冷菜的切配工……这便是杨春的乡厨团队。

  在奇台乡间,凡是有红白事,主人家大多会在家中办一场宴席,邀请四邻八乡的亲朋好友相聚,这就是富有特色的“土席”。乡厨是这种习俗的灵魂人物,他们辗转乡间村落,操持一场又一场流动的盛宴。

  杨春是奇台县西地镇东地村人,他的父亲做乡厨40年,耳濡目染下,杨春也爱上了这行。杨春17岁便跟随父亲学做土席,在26岁那年,他便独立做起了土席。20年过去,杨春的口碑在奇台县一带很有名气,“只要在西地、三个庄子、五马场等乡镇说起杨师傅,几乎都知道我。”杨春笑着说。

  乡间办酒席的氛围是最具有烟火气的。杨春告诉记者,其实自己最喜欢烧的还是喜宴。春节期间,杨春的乡厨团队烧了近千桌土席,全村村民一起吃,现场浓浓年味的热闹劲儿让人陶醉。

  奇台人对吃是非常讲究的,这从乡间土席上就能看得出来。过油肉、糖洋芋、羊肉烧条子、三鲜汤……杨春传承了奇台土席手艺,但也注重菜品的创新。结合主事家庭的需求和口味的变迁,他将盐水大虾、葱爆鱿鱼等海鲜菜肴端上了土席,受到食客的大力追捧。

  “时代变迁了,拿现在和过去比,真的完全两样。早年我给办事的人家烧菜时,最多12个菜,如果台面上有鸡、鸭、鱼、肉,那就是相当好了,主人很有面子。”杨春说,印象最深的是2019年举办婚宴的人特别多,这一年共做了近4000桌土席。

  说话间,鞭炮响起,秧歌扭起,欢声笑语间,新郎背着新娘跑进了院。主事人中气十足地喊:“开席了!”杨春利落地手起勺扬,各种美食依次出锅上桌。

  烟火气、欢笑声、热乎劲,主人了却心事,亲友享受相聚的温馨,人人脸上都挂着笑容。操办一场土席让婚宴更为热闹喜庆,蕴含着浓浓的人情味,在无形中延续着一种乡愁,让人陶醉。

--> 2023-02-16 1 1 昌吉日报 content_40421.html 1 农村宴席:舌尖上传承的乡土魅力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