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八家户村的由来及变迁

  杨立新

  我来到玛纳斯县兰州湾镇八家户村,想探寻已往的岁月。打开《新疆地方史》,清政府根据新疆民族的习惯和社会历史状况,实行三种不同的行政制度。在汉族较多、和内地联系紧密的乌鲁木齐以东地区实行州县制,其中迪化直隶州设于乌鲁木齐,辖昌吉、绥来(今玛纳斯)、阜康三县。清政府还在南北疆派驻重兵,以加强防卫。驻疆清军总数约四万人左右,重点放在北疆,约占总数的五分之四,由汉人组成的绿营兵在此屯垦,驻防官兵可以随带家眷。

  那时,屯兵每人种田20亩(实际往往超过此数),官府提供农具、耕畜、籽种,按月发给粮饷。屯兵每年交粮12—18石。随着驻防官兵家属陆续到来,也加入到了大规模的民屯之中。据《玛纳斯简史》和《绥来乡土志》记载:同治以前,本境汉、回居民多至四五千户,他们主要来自陕西、甘肃及宁夏,主要分布在凉州户庄浪户、兰州湾八家户等地。每户得田30亩,官府先借给农具和籽种,并借给耕畜、建房银两和口粮,分3年偿还。每年按亩交纳屯租8—9升,约为亩产量的十分之一。

  据《三州辑略》记载:“嘉庆十二年绥来县(今玛纳斯)有园户121户,土地9160亩。”清末《新疆图志·道路志一》中就有这样的描述:玛纳斯有“城西北十里兰州湾居民二十余家,沿途皆桃果园,春季侬华蒲粲,如入武陵源”。那时,农户们除了种植小麦、玉米、水稻等农作物,还种植红枣、苹果。当地至今还流传民歌:“兰州湾西门外,有片林果园,大红苹果比蜜甜,串串的红枣红艳艳……”这和《玛纳斯县志》中记载的:“城郊兰州湾春季苹果、桃、李、杏、枣花盛开,颇似桃花源”相一致。这也证明,玛纳斯种植果林的历史悠久,远近闻名。《新疆志稿》记载:民国早期玛纳斯“附城数里,有果园十余座,以蘋婆(苹果)、葡萄为最,桃、李次之,枣、核桃又次之”。这些记载说明玛纳斯兰州湾是“花果山”,又像“武陵桃花源”。

  2019年夏天,我去该村采访,刚好有人正在了解八家户村的历史,镇政府派车将十多位八十岁以上的老人请到了村文化室,大伙儿你一言我一语唠起了村里的陈年往事,大部分老人都还清楚地记得:新中国成立后,八家户村共有李姓、吴姓、武姓、王姓、袁姓、孙姓、谷姓,以及后迁来的任姓,共有八个姓氏的人家,成了最早的村民。其中李志福是个老新疆人,不仅地种得好,还会做有名的莫合烟,做出来的烟粒就像黄金粒。

  鸽子衔来花开的消息,玛河撞击东岸的涛声响起。茶余饭后,人们总会聚集在村口的大树下,唠叨起村里的趣闻轶事,就像晚霞弥漫着天际。已是八十多岁的兰州湾信用社原主任叶长春还清楚记得村里的马登兴是个皮匠,会熟皮子,大女儿马银珍住在县城,二女儿马银芳嫁到乌鲁木齐,丈夫名叫穆文斌。村里的袁富贵年轻时也有一手皮活技艺。另有一户姓谷的人家,名叫谷子雨,祖籍河南,为人和善,样样农活都干得很到位。到了20世纪50年代,老红旗公社五队书记吴来财搬到了八家户村。20世纪60年代,任护民一家来该村时,八家户村已有常住户达四十户,呈现出人丁兴旺、生产大发展的局面。

  岁月翻开了新的日历,夕阳挽着沧桑虽已远去,但日新月异的变迁,却清晰印在人们的心里。走进如今的八家户村,恬静整洁的村庄掩映在绿树间,如诗如画,颇有几分江南水乡之意。这种变化来自2018年启动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八家户村家家户户门前都栽植了花草,种植了树木。政府免费为村民提供菜苗,补贴庭院灌溉水费,积极引导村民在自家庭院和房前屋后建起小果园、小菜园,在美化居住环境的同时,把农家庭院打造成各具特色的“聚宝盆”。

  近两年,八家户村的庭院经济搞起来,农民的腰包也鼓起来了。为继续巩固所取得的成绩,该村继续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工作。2021年村里加紧建设室外排水管网工程,项目投资90多万元,建成后使全村100多户村民使用上了水冲式卫生间,污水集中统一处理。2019年到2020年的两年间,八家户村大力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投资400多万元铺设柏油路4.8公里,修建了景观渠800米和占地3600平方米的小游园。人居环境、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2019年,八家户村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村民们憧憬着美好,从中得到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 2023-02-20 1 1 昌吉日报 content_40594.html 1 八家户村的由来及变迁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