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梁春森:小鹌鹑养成“致富鸟”

  图为梁春森在养殖场收鹌鹑蛋。  图片由本人提供

  本报记者 常昊 通讯员 王晓雪

  初春时节,走进阜康市九运街镇六运中心村万世养殖专业合作社,一排排养殖笼中,灰色的鹌鹑或觅食或嬉戏,看到有人靠近,发出阵阵“啾啾”声。养殖笼架上,不规则地散落着一颗颗拇指大小的鹌鹑蛋。“别看这些蛋小,金贵着哩!”鹌鹑养殖项目负责人梁春森一边忙着将鹌鹑蛋分拣至框内,一边笑吟吟地说。

  梁春森是一名“80后”,2021年,他了解到鹌鹑商业价值高,从出壳到产蛋只需45天,鹌鹑肉、蛋是很好的滋补品,市场需求旺盛,好喂养、投资小、见效快,是不可多得的短平快项目。

  梁春森看中这一商机,毅然告别了上班族的安逸生活,在九运街镇六运中心村租赁养殖场地开始养殖鹌鹑。

  万事开头难。梁春森一边筹集资金,一边启动养殖场的选址建设,从养殖二三百只鹌鹑开始创业。起初,养殖的鹌鹑成活率低,六运中心村党总支书记阿不拉·米牙孜得知后,给梁春森联系周边的鹌鹑养殖合作社让他参观学习,多次协调镇农技专家前来现场指导。梁春森特别好学,能吃苦,天天钻进养殖大棚里不出来,观察鹌鹑的一举一动,了解鹌鹑生活习性,经过一番努力鹌鹑的成活率稳定了,产蛋量也渐渐增多,周边的客户纷纷找上门采购,鹌鹑蛋成了抢手货。

  梁春森没有沾沾自喜,开始钻研摸索更科学的养殖方法。他常常待在养殖大棚里观察,看鹌鹑吃食是否正常,饮水是否充足。总结出鹌鹑产蛋期间温度要控制在20摄氏度至22摄氏度;棚里的饮水器一旦缺水,鹌鹑就容易死亡等经验。为此,梁春森安装了半自动化刮粪板、电控温度计等设备。

  经过三年摸索,如今,梁春森在注射疫苗、把控产蛋品质等方面驾轻就熟,已然成为鹌鹑养殖的行家里手。现在,他的养殖场占地面积已发展到1000平方米,鹌鹑存栏量已达到3万多只,日产鹌鹑蛋200公斤左右,供应乌鲁木齐市北园春、九鼎、新联市场等大型批发市场和商店。按照每公斤16.5元的批发价售卖,一天收入达到3300元。除去生产成本,一年至少收入15万元。

  小鹌鹑摇身变成了“致富鸟”,梁春森致富不忘乡邻,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养殖经验全部传授给村民。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梦想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梁春森谈及未来的发展满怀信心,他打算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拓宽销售渠道,让更多的人了解鹌鹑养殖,带动更多农户养殖鹌鹑实现增收。

--> 2023-03-06 1 1 昌吉日报 content_41166.html 1 梁春森:小鹌鹑养成“致富鸟”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