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茜、通讯员郑忠楠报道:记者日前从州商务局获悉:为促进消费市场持续恢复,激发城乡消费潜力,今年我州采取多项措施促进消费提质扩容。
强化市场主体培育服务。州县联动对限额以上和重点培育企业主动跟踪服务,积极对接28家大中型商超、38家商品交易市场,常态化帮助企业纾困解难,促进商贸市场主体稳定经营。推动夜间消费,全州已建成2个自治区级、6个地州级和15个县市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培育大型夜市30家,培育夜间经济经营主体数量达5000余家,从业人员达3万余人,实现月均营业收入6000余万元。
推动商业体系提档。提升改造26个县城商贸服务中心、乡镇商贸中心、村级便民商店(网店)。构建县乡村三级商业体系建设,重点打造昌吉市中山路汇嘉时代商圈、奇台县天和商圈等精品商圈;培育发展阜康市汇嘉时代、亚中凤凰购物广场等商业综合体;提升步行街服务功能,全州10个步行(商业)街共计商户1405户,带动就业3500多人。推动便利店品牌化连锁化发展,21家便利店共有连锁门店437家,从业人员1490名。
促进消费品牌提升。打造“乐享消费·幸福昌吉”消费品牌影响力,加强对品牌文化、地域民俗、城市记忆的挖掘转化。打响“庭州不夜城”品牌,大力推进夜间经济发展。按照“季季有重点、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要求,抓住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节庆契机,围绕稳定和扩大重点行业消费、激活城市“夜经济”、促进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提振餐饮消费等方面,全年系统推动年货节、新春惠民消费季、夜间经济消费季、汽车展销会、美食文化节等多项专题促消费活动,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线上线下融合驱动。我州加快促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加速企业“触网”转型,引导传统批发、零售企业开展线上线下商务活动。支持举办“县域活动+直播带货+网络孵化培训”多元一体的电商活动,以“数据化”和“在线化”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重点企业组建电商团队,设立电商部门和商贸公司,瞄准疆外市场拓宽销售渠道,切实增强昌吉特色产品的知名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