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医疗援疆结硕果 托起群众“健康梦”

——福建省泉州市医疗援疆工作纪实

  福建省泉州市第八批中期轮换援疆专家、昌吉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病理科主任何佩(左三)带着科室医生,通过五人共览显微镜一起观察病理切片。

  3月4日,昌吉市人民医院举办学科中心化之麻醉疼痛诊疗中心泉昌两地交流论坛,邀请各县市医务人员参加。

  3月6日,在昌吉市人民医院康复科的治疗室里,泉州援疆医生苏霄乐(右二)向治疗师讲解、演示治疗手法。

  

  本报记者 李思佳 文/图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医疗援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从推进医疗项目实施、建设刺桐人才工作室、培养医护人才、深化两地交流等方面入手,为昌吉市各族群众治病解忧,助力昌吉市人民医院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7月,昌吉市人民医院刺桐人才工作室建成使用,重点围绕学科建设、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工作。在工作室里,“援疆时光隧道”纪念墙以时间为轴,记录了自2000年起至今的援疆工作大事件。福建省泉州市第八批中期轮换援疆专家也在工作室里开展了多次交流讨论,明确了项目化援疆工作模式,确定了各自的项目课题,并将自己的援疆项目计划、推进情况进行公示,每半年更新一次。

  据福建省泉州市第八批中期轮换援疆专家、昌吉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病理科主任何佩介绍,项目化援疆是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根据受援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的援疆工作方式,每名专业技术人才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和受援单位所需,科学确立重点攻关项目和帮扶项目,实现“按需选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为昌吉市人民医院各科室在硬件软件发展完善、新项目新技术开展、储备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提供了帮助并取得显著成效。何佩说:“我们按照 ‘一人一课题,一人一项目’原则,大力推动医院多个科室的建设,每月在工作室召开一次援疆工作推进会,交流讨论项目化援疆工作的重点、难点等。”

  2021年,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泉州市正骨医院推拿二科副主任医师苏霄乐跟随第八批中期轮换援疆专家来到昌吉市人民医院。当时,昌吉市人民医院刚刚成立了康复医学科,各项设施和人员配置并不完善。按照项目化援疆工作的要求,苏霄乐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组建颈肩腰腿痛诊疗中心,并在规范管理、康复治疗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苏霄乐擅长中医正骨,他每周三在康复医学科开展神经松动术实操系列教学及传统中医培训,帮助治疗师提升专业技能水平。苏霄乐说:“援疆工作让我对昌吉这片土地有了深厚的感情,能把我的专业技术留在这里,帮助更多患者恢复健康,是我援疆工作最大的收获。”

  在昌吉市委副书记、福建援疆泉州分指挥部指挥长傅文星牵头领导和援疆团队的通力协作下,2021年,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联合下发《关于公布2021年福建省普通高等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基地名单的通知》,昌吉市人民医院被确定为国立华侨大学的教学医院。昌吉市人民医院是近年来福建省高等医学院校中唯一跨省的临床教学基地。

  福建省泉州市第八批中期轮换援疆专家到昌吉市人民医院一年多来,通过传帮带、师带徒、举办学术讲座等方式,带动各科室提升业务水平。2021年,在福建省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由援疆医生牵头,在昌吉市人民医院分别开设了疼痛与麻醉治疗门诊和颈肩腰腿痛门诊。何佩说:“福建省泉州市第八批中期轮换援疆专家自开展工作以来,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类学术讲座,内容涵盖疑难病例展示讨论、实践操作指导等,对科室年轻医师进行一对一、手把手教学,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并立足专业,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力争打造一支带不走的优秀医疗人才队伍。”

  2022年,泉州医疗援疆干部分别前往昌吉市各街道、乡镇,携带便携式彩超机、心电图机、血糖仪、血压计、宣传材料等,多次开展巡回医疗、义诊咨询活动,活动受益群众约9000人,免费送药金额达1万余元,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专家巡诊、送医下乡等惠民行动,使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专家的优质诊疗服务,减轻了患者的负担,受到群众的一致赞誉。

  丝路泉昌情,凝聚同心圆。近年来,泉州市大力开展“组团式”医疗援疆,共选派62名医疗专技人才援助昌吉,柔性引进27名专家到昌吉会诊、传授技术,实施医疗支援项目45个,累计投入援疆资金5500万元改善当地医疗卫生环境,使昌吉市人民医院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

--> 2023-03-08 ——福建省泉州市医疗援疆工作纪实 1 1 昌吉日报 content_41290.html 1 医疗援疆结硕果 托起群众“健康梦”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