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耍社火迎佳节

  昌吉州第二中学高一(3)班 沈凡钰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初春的微风裹挟着暖阳,吹醒沉睡中的北方大地,吹散经久不退的阴霾,为天边几朵淡淡的白云勾勒出金辉,为小城的人们带来生机……

  受新冠疫情影响,三年未能举办社火活动。今年元宵节社火的再度举办,引得人们奔走相告。

  上午11时,春光明媚,是个难得的好天气。主街上彩旗飞扬,锣鼓喧天,已经可以看到不少群众向北边涌去。隔离带已经拉起,工作人员正在维持秩序。视野中远远看到一红一黄两个龙头愈来愈近,。一时间,人头攒动,小孩骑在父亲肩上高呼,冲着表演队的方向不断挥手。我来得有些晚,挤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看到“龙”在空中游动,龙眼在阳光的反射下显出别样的神采,龙头触须上的珠子晃得欢快,扇子上五颜六色的绸缎绽成一朵朵缤纷的花……鼓点敲得正欢,又涌上来一群“小狮子”,黄的、白的,晃动着毛茸茸的脑袋让人心喜。

  看着“小狮子”“龙”缓缓退场,我继续跟着人群向前涌去。来来往往的小孩手上牵着气球,有的还坐在父亲肩上兴奋地叫着,甚至有人从路边店里借了把梯子,站在梯子上看。越往前人越挤,抬头只能看见一双双举着手机的手和孩子们色彩各异的帽子。

  终于挤出人群,继续向前走,又远远看到写着“欢欢喜喜闹元宵 阿什里乡人民向全市人民拜年”的大红色牌子。牌子后走着阿什里乡表演队的演员:走在最前面的是穿着维吾尔族民族服饰的大叔们,边走边弹奏着热瓦甫;后方的舞蹈队穿着哈萨克族服饰,裙裾翻飞,尖尖的帽顶上雪白的毛球划出喜庆的弧线。与舞蹈队并排而行的是鼓乐队,后方跟着的是舞狮队还有一群可爱的人偶。阿什里乡表演队的最后面落下两只人偶,一只白熊和一只熊猫,短短的腿,毛茸茸的身体,走起路来憨态可掬。路两旁的家长都把孩子抱起来让他们拉拉毛茸茸的熊掌,想让孩子们沾沾喜气。

  各县市的表演队从主街一一走过,最有新意的还要数硫磺沟镇的表演队。大红的牌子后走着一群穿着汉服的小哥哥小姐姐,女子或俏丽若三春之桃,或清素若九秋之菊;男子神采飞扬,爽朗清举。他们笑着向两旁的人打招呼,“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陌上公子人如玉”举手投足间是大家闺秀的矜贵高雅,是谦谦公子的清俊潇洒。国风之美,宜乎众矣。一件汉服的意义不只是衣服,它还是慈母手中线的关怀;是云想衣裳花想容的思念,代表着一个朝代的“性格”:秦汉典雅、魏晋飘逸、大唐雍容、宋风雅韵、明制端庄……中国的传统服饰正在与新的文化融合发展,重现锦绣中华之美。

  随着鼓点声愈发悠远直到消失在街头,人群散去,社火表演也落下帷幕。昌吉州民间社火文化底蕴深厚,历史悠久,于2021年被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热热闹闹的社火驱散城市上方的阴霾,初春的阳光温暖了整个小城,元宵佳节喜气洋洋。

  指导教师:于华怡

--> 2023-03-08 1 1 昌吉日报 content_41306.html 1 耍社火迎佳节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