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王薇、通讯员绕莉报道:商超出售的食品腐烂变质、餐饮经营者设定“霸王条款”、家用电器售后服务“掉链子”……3月7日上午,围绕“提振消费信心”年主题,昌吉州市场监督管理局召开“3·15”新闻发布会,发布2022年消费投诉十大热点,这些问题被集中曝光。
近年来,随着各类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消费者投诉热点不断扩展,呈现出多元细分的消费诉求。2022年,全州各级12315工作机构受理消费者投诉举报24243件,办结24027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820余万元。投诉量居前十位大类的分别为食品安全、餐饮和住宿、家居用品和家用电器、销售服务、美容美发洗浴、服装鞋帽、交通工具、文化娱乐体育、卫生保健和社会福利、药品。
食品安全仍然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问题,是商品类投诉最为集中的领域。2022年全州各级12315工作机构共受理一般食品投诉18544件,占投诉总量的84.58%。总体而言,食品类问题主要集中在商品质量和宣传环节。
预付款消费在服务类投诉中占比较高。其中,销售服务类投诉339件,占投诉总量的1.55%;美容美发洗浴服务类投诉338件,占投诉总量的1.54%;文化娱乐体育服务投诉213件,占投诉总量的0.97%。反映的主要问题有:办理预付卡、会员卡,商家闭店或转让导致消费者无法接受服务,或存在涉嫌隐性消费、不履行合同、不按订单送货、产品质量问题不退货等现象。
此外,在服务类投诉中,卫生保健、社会福利服务类投诉187件,占投诉总量的0.85%,以随意哄抬物价、商品未明码标价、无故辱骂消费者、强制搭售其他产品、销售过期的产品等为主。
在产品质量投诉中,家居用品类投诉462件,占投诉总量的2.11%;服装鞋帽类投诉319件,占投诉总量的1.45%,存在经营者以次充好、售后服务不到位、不严格履行“三包”义务、不按时送货、售后维修拖延时间、零配件更换和维修价格不透明等现象。
涉及交通工具类投诉274件,占投诉总量的1.25%。经营者在车型配置、营销宣传、履行“三包”、产品迭代等方面不充分告知消费者,导致后期发生消费纠纷,甚至诱导或违背消费者意愿捆绑销售商品或服务。
在具体商品投诉中,药品类投诉107件,占投诉总量的0.49%。利用疫情期间的部分药物紧缺的因素,有的商家随意哄抬物价,商品未明码标价,低价高结,还强制要求注册本店会员,在线上购药不按约定履行送货。
针对以上消费领域和投诉反映的突出问题,州消协提醒广大消费者:了解有关消费常识和信息,避免上当受骗;当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可通过向当地消协组织投诉等途径,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购买商品和服务时,要注意留存相关的消费凭证,一旦发生消费纠纷,便于维权时使用;要科学消费、理性消费,不要被商家名目繁多的所谓“优惠”促销活动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