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春风浩荡,奏响奋进乐章。
12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最后一场“代表通道”在人民大会堂落下帷幕,今年全国两会“代表通道”“委员通道”的集中采访活动圆满画上句号。
连日来,共有3场“代表通道”、3场“委员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举行,18位代表和24位委员面对媒体,讲述履职故事,直击热点话题,共话追梦理想,凝聚起团结奋进的力量。
2018年首次开设的两大通道,架起代表委员与媒体“零距离”交流的桥梁。不论“屏对屏”,还是“面对面”,通道不断向世界传递中国好声音,讲述民主开放的中国故事。
在这里,代表委员展现履职风采、彰显使命担当——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走上通道的代表委员中有不少“新面孔”,很多来自基层一线。
他们中,有港口产业工人,立足本职工作努力创新,成为“大国工匠”;有新疆创业青年,用视频记录地方风土人情,传播民族团结故事;有科技研发人员,躬耕20多年,只为解决“卡脖子”难题……
新当选的全国人大代表、短道速滑冬奥冠军任子威坦言,在逐梦路上,感受到肩上的责任与使命。他的心愿是能继续为国出征,也希望更多人热爱和参与冰雪体育运动。
“我们既要扎根基层、深入群众,也要肩负使命、勇于担当,才能更好履职尽责。”中国移动浙江公司总经理杨剑宇代表说,他将围绕数字赋能乡村振兴,继续加强调研,积极建言献策。
在这里,触摸中国发展脉搏,感受民主开放自信——
通道,是连接过去、通向未来的纽带。
2013年,嫦娥三号成功着陆月球;2021年,“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孙泽洲代表以亲身经历分享了中国的航天追梦故事,令人振奋自豪。
从可上九天揽月、可下深海探测,到国产大飞机家族不断壮大;从打破国外对高端温控器件垄断,到建成当今世界最大、最灵敏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通道上一个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见证着中国科技发展的辉煌成就。
通道,一头连着“国之大者”,一头连着万家灯火。
从三年抗疫中总结经验,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委员提出强化基层卫生体系建设的建议;为让职业教育既能“顶天”又能“立地”,中华职业教育社副理事长苏华委员为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建言献策;为了农产品绿色安全,中国科学院院士、云南大学教授张克勤代表与团队开发了生物防治线虫产品……
在这里,奏响奋进强音,凝聚砥砺前行的力量——
推进高质量发展路上,如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科技强国?如何让绿水青山持续变成幸福靠山?怎样更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
瞄准未来,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代表委员们建真言、谋良策。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天眼”FAST总工程师姜鹏代表说,他和团队将不断解决技术问题,保持FAST来之不易的领先优势。
回望一个个精彩问答,“梦想”“责任”“奋斗”贯穿始终。
实现伟大梦想,需要我们每个人为之奋斗拼搏。
“之所以大家喜欢把中国女足称为‘铿锵玫瑰’,主要体现在女足关键时候能够团结协作、勇于拼搏、永不言弃、永不放弃。”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主教练水庆霞代表话语铿锵,“在各行各业中都有这样的精神,它会让我们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好。”
(记者于佳欣、熊丰、谢希瑶、许可、吴雨)
(据新华社北京3月13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