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11版)
一天,我去银行把现金贷款的事儿对接好,从银行返回。走到北京路上,我大老远就看到刘书记五花大绑地把自己系在平板车上,奋力向前拉着车,后面的工人一起喊着口号推着车,十几米长的钢轨和螺纹钢摆在车上,车轮已被压瘪,再看刘书记,满脸都是汗水,绳子已透过厚厚的工作服在他的后背上勒出两条深深的血印子,我赶紧上前帮忙,心疼地对他说:“老书记,您怎么不租个车呀,这5公里的路,都是您一路拉回来的吗?”刘书记笑着对我说:“租车要十几块钱呢,拉回来就是了,再说银行借给我们的所有的钱不是都给废品收购站买材料了吗?想租车也没有钱了!”我哽咽地对刘书记说:“您可是国家干部呀,路上没有熟人看到您吗?”刘书记笑呵呵地说:“咱昌吉街头有几个不认识我的呀,一路上净碰着熟人了,他们问我干什么呢?给自己家盖房子呀,那也可以租车拉呀。我就说不是,这是给我们盖工厂用的,我们要恢复生产,每一分钱都非常珍贵……”如今刘书记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但他奋力拉车的身影一直铭刻在我的脑中,久久不能忘记……
就这样我们仅用了2万元就把厂房盖好了,剩下的1万元用来购买了原材料。到6月中旬,在没有发1分钱工资的情况下,我们用3个月的时间奇迹般地完成了当年的承包任务,从7月起,大家终于可以领上工资了。 1988年,还是计划经济时代,企业员工被人为地划分为国家干部、国有职工、集体职工、大集体工人、小集体工人、个体经营、临时工等不同类别,不同的人工资和福利待遇都不相同。这样就导致了同工不同酬,干多干少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长久下去会严重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经过与刘书记等班子成员协商,我们决定从改变分配体制入手来推动改革。当时我们提出无论是国有干部、国有职工、集体职工还是临时工等,我们所有人都是平等的。收入多少看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和对企业的贡献,奖勤罚懒,临时工做的好也可以当干部,干部做不好降级当工人。工资、福利随着贡献走,地位随着业绩走,这一界限的打破和砸“三铁”的举动,在当时是冒着违反国家法规的风险,但却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员工与企业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看着工厂经营越来越红火,大家的干劲无比高涨。为了能以较低成本落实第二年的原材料,11月初我与昌吉市经贸委的一名科长一起坐上南下的火车,踏上了通往内地的采购之路。有政府的介绍信和经贸委领导的帮忙,我们去郑州电磁线厂和南京套管厂的采购非常顺利。但到了第五天,我突然接到刘书记从工厂打来的电话,问我到哪里了,希望我能够尽快坐飞机回去。当时我非常纳闷,坐飞机多贵呀?当初出来时,为了节约成本,我给科长买了卧铺,自己坐的是硬座。我一直追问刘书记家中有什么事,他都不肯说,只是希望我快快回来。
我预感到工厂可能发生什么事情了,第七天早晨赶紧坐飞机赶回新疆。刘书记和王主席已经在机场等我,一见到我就哭了起来,哽咽地告诉我,由于没有妥善管理,在我出差的第三天绕线车间着了一场大火,厂房、设备、工具和原材料等大部分都烧毁了。我听了以后非常难过,一边安慰他们,一边到工厂看看。等我赶到工厂一看,一切都挺好的,被大火烧倒塌的房子已经都盖好了,墙壁熏黑的地方都用涂料刷好了,由于天气太冷外面结着冰茬。
刘书记沉痛地对我说:“你走以后,我没有管好厂子,下晚班以后着火了。员工发现后,全部赶来救火,有的为抢救火中的设备,烧伤了腿;还有的人为了多抢几个线圈裤子都烧掉了;有的人为了多从火中抢出一个零部件,眉毛都烧着了;为了抢出熊熊燃烧的变压器油,大家奋力把油桶推到外面;为了能够多抢一些油出来,大家不顾高油温,用手一捧一捧地捧起了地上的变压器油,很多人的手都烧伤了……”我低头看去,书记的手上都是黑一块紫一块的烧伤痕迹,书记接着说:“厂房着火的第二天,我们去买了点木头,大家一起没日没夜地抢修起来的,能够用的设备都已经修好,昨天就已经恢复生产了。我和大家一起议了一下,大家说到年底之前都不要再发工资了,把工资捐出来用于工厂的建设和恢复生产。”我听了以后,感动地说不出话来。
第二天的职工大会上,我首先做了检讨,厂房着火,作为法人我应当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同时表扬了大家。这场火灾经济损失高达17万元,这对于刚刚恢复元气的工厂来说是很大的打击。火灾锻炼了我们的干部、职工团队,大家忘我工作,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救设备,减少损失,在大家的身上,让我看到了我们工厂的希望。有这样的团队,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困难是不能战胜的呢?还有什么难关是不能度过的呢?只要我们大家抱成团,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处使,我们一定能用辛勤的双手创造更好的明天……我也不是天生就有吃苦精神、不怕困难的人,但我的同事,我的团队教育了我,帮助了我。多少年过去了,我的眼前还时常浮现起员工们置生死于不顾,奋力救火的情景,是大家感动了我,教育了我,鞭策了我,使我不得不做好工作,为大家做好服务……
1992年第一个承包期结束的时候,我们艰苦创业结出了累累硕果。根据租赁承包方案,当时我们可以兑现承包奖金197万元。当时全昌吉人都知道我们有钱了,如果分掉这笔钱,工厂将培养出一批万元户,我们将成为昌吉最有钱的群体,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儿呀!可是如果这些钱全部分发,未来企业的发展在哪里呀?我召开员工大会,对大家说比起咱们过去的一穷二白,我们现在是有钱了,可是我们不能同自己比,我们要同电机厂比,同国内优秀企业比。我建议把钱都投入到企业的再发展之中。我个人带头一分钱都不要,都作为企业的资金,投入到企业的扩大再生产之中。正因为有了员工们的奉献,才有了之后与昌吉市电气修造厂的强强联合,才有了北京北路98号——特变电工有史以来第一个现代化的工厂,才有了特变电工后来的腾飞和发展……
随着公司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国内外影响力的扩大,时常会有友人和新闻界的朋友问我,特变电工这些年跨越式发展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在我看来,首先,要感恩于改革开放的伟大时代,感恩于伟大的祖国。正是因为处在这个伟大的时代,生在伟大的祖国,我们才有了实践和创新的平台,才有了我们企业和个人的成长平台。
其次,要感谢各级领导、广大客户、股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 从第一份我们靠真诚赢取的万元定单,到现在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五大发电公司给予我们数亿元的特高压交直流、百万千瓦超临界机组等的定单,无不饱含着你们对特变电工的巨大信任和支持,你们的信任是我们加快创新,提高质量,提升效率,超值服务的最强劲的动力。
第三,我要感恩于我们曾经经历的苦难。我们特变电工诞生在西部新疆,无论是自然环境、工业基础、人才、市场、资源条件等等都无法与发达地区相比。先天不足,让我们的团队产生了求生存、盼发展的强烈愿望,因为有了这样的信念,我们才能艰苦创业、不畏艰难,我们才会用汗水来改变命运,用创业来改变环境、创造环境、建设好的环境。认识到了先天的不足,才会吸引、吸纳全社会的各类优秀人才,共同创业发展,共同推动理想的实现。
第四,我要感恩于创造。创新创造是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要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把新疆从相对封闭的内陆变成对外开放的前沿。新疆已成为我国的资源基地、能源基地,成为我国面向中亚、南亚发展的战略基地,把乌鲁木齐建设成为这一区域的国际化大都市,牵引这一经济圈崛起的各项战略已全面铺开。国家战略为我们特变电工以能源为基础,输变电高端装备智造、硅基新能源、铝基新材料“一高两新”三大国家战略性循环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今天的特变电工人已拥有了最好的发展平台,如果你不去珍惜它,不去创造和发展它,你还想跳到什么样的发展环境中去呢?北京好,上海美,与你有什么关系呢?没有创造它的昨天,有理由分享它的未来吗?如果我们不去奋斗不去创造,不去用双手建设我们的家园,再过10年20年,我们又如何分享它的发展呢?
特变电工是各类优秀人才创业的平台、发展的平台,我们通过多年的努力构建了这样的平台。
第五,我要感恩于我的同事,我的家人,感恩特变电工。从创业之初到百亿企业一路走来的团队,以及在特变电工发展各个不同时期加盟到特变电工的五湖四海的伙伴,大家开拓进取,创业无限;大家团结协作,勇挑重担;大家经营人生,追求卓越;大家超越自我,创新求变。大家用行动践行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学习”的“四特”精神,大家舍小家、顾大家,为了特变电工的发展,无私无畏、忘我奉献。是你们用行动感动了我,教育了我,帮助了我,使我从一个没有追求、没有责任的普通人,挑起了为万名员工,为上万个家庭以及数以十万投资者打工服务的重担。是你们与特变电工同呼吸、共命运、不放弃、不抛弃的执着和勇气,才成就了特变电工的今天。今生有缘与你们同行,共同走在产业报国的大路上,共同走在创新求变的道路上,我感到格外的自信、充实和温暖。
感恩我的父母、妻子和儿子。在创业的路上,无论遇到再大的风雨,你们与我不离不弃,风雨同舟。这些年来,我很少有时间陪父母好好聊聊天,吃顿饭。妻子生病,我无法陪同床前,就连我最尊重的岳父大人去世,我也因为与新疆电线电缆厂的重组,而无法去送他老人家一程,与他见上最后一面……春夏秋冬,寒来暑往,仿佛一夜之间儿子已长成翩翩少年。在儿子高考的时候,我却不能陪伴他,因为我要在北京为再融资准备答辩。
是你们默默无闻的牺牲、支持和奉献,化作无尽的精神动力指引我奋勇向前!我要感恩所有特变电工人的家人,是你们舍小家顾大家,才创造了特变电工今天的发展,特变电工的成绩中融入了你们的奉献,军功章理所当然要挂在你们的胸前!
我要感恩于特变电工——我的大学,我创业的起点,我成长的摇篮。你充满荆棘,锻炼了我钢铁一般的意志和品格;你充满艰辛,让我顽强拼搏,不畏艰难。你是万名特变电工人集体奋斗的平台;你是特变电工人用汗水改变命运,用激情点燃生命的起点;你是特变电工人用智慧攀登科技高峰,报效祖国、实现梦想的舞台;你更是特变电工人用青春献身民族工业振兴,打造世界知名品牌,成为全球信赖的服务商又一个新的创业起点。曾经的苦难,曾经的挫折,把感恩、果敢和珍惜深深根植于特变人的心田,激励着我们为了祖国忘我奉献,让我们牢记全球信赖,任重道远!是特变电工这所大学校培养了我,抚育了我,成就了我!没有这个大学校,没有这个团队,哪有我个人进步的平台。
特变电工,你是特变电工人共同的家园,你是特变电工人创新求变的起点。在这样一所特殊的大学里,特变电工人将永远铭记艰难创业的历史,将永远铭记产业报国的信念,将永远铭记全球信赖的追求!特变电工,你是一所充满创业激情的大学,充满奋斗精神的大学,也必将是人才辈出的大学!在这所大学里,我和我的伙伴们将从千亿企业新的起点出发,向着两千亿新疆本土世界五百强高新技术企业集团新征程新目标迈进。在这所大学里,我们会带着感恩之心上路,我们将用自己一生的精力,传承“四特”精神,永葆创业本色,继续走好创新求变可持续发展的创业无限之路,我们将在这个平台上用心血继续谱写好特变电工之歌,在这里继续创造人间的奇迹,为百年特变添砖加瓦,努力,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