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廖冬云 文/图
一定是特别的缘分,才让姚培森从福建来到了昌吉州中医医院。他带着对医疗事业的执着和热情,不忘从医初心,跨越千里援疆。一年半时间里,他共接诊门诊患者500余人,带教查房20余次,实施3—4级手术30余台,帮助广大患者解除了疾病困扰,受到患者的一致好评。
2021年8月,福建医科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副所长、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姚培森要去执行一项特殊的任务——受福建省委、省政府和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委托,到昌吉州中医医院任党委委员、副院长,开展为期一年半的援疆工作。
到达昌吉州中医医院后,为尽快熟悉医院工作,姚培森立即深入临床科室,与科室负责人、专家、骨干医师进行座谈、交流,对学科建设和技术人员情况进行摸底调研。他坚持查房、指导手术、指导科研课题研究、举办专科讲座、申报新技术新项目,为开展援疆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从沟通到了解、从查房到带教、从观摩到参与、从计划到规划,他拿出了一份完善的援助计划,内容包括医疗技术帮带、援助资金支持、医疗人才交流、新技术新项目推广、举办全国性学术会议等。
“多面开花”成了姚培森的工作常态,他腾出自己的休息时间开展临床教学、技术展示和学术分享……每一件事他都亲自抓、全力抓。姚培森援疆一年半以来,昌吉州中医医院脑病科得到了患者的普遍认可,前来就诊的患者越来越多,更有慕名而来的外地患者。
2021年11月,脑出血患者钟某来到昌吉州中医医院脑病科就诊,除了明显的头痛,还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颅脑CT结果显示钟某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在判断钟某为脑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后,姚培森立即安排了脑血管造影检查,以明确动脉瘤位置。他本着严谨的态度与患者及家属进行了深入交流,没想到在询问病史的过程中发现钟某前不久曾突发头痛、恶心。此时,姚培森判断患者曾经颅内出血过,再次出血危及生命的概率非常高,决定立即对钟某进行微创锁孔入路动脉瘤夹闭手术。术后,钟某病情稳定,没有出现语言障碍和肢体肌力下降等情况。
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塞、脑外伤等均是危及生命的疾病,这类疾病多采用急诊手术治疗,姚培森总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到医院。昌吉州中医医院脑病科医护人员回忆说,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半夜姚培森到医院进行急诊手术了。
“作为脑病科医生,我早已习惯了,电话还没接完,鞋子已经换好了,来不及在家里穿好外套,我就边走边穿,救命最要紧!”姚培森说。
昌吉州中医医院越来越多的技术空白被姚培森填补,然而,他还不满足,他说:“我在这里的时间终究有限,培养并留下一支带不走的、能够为当地群众提供高质量医疗服务的队伍才是关键。”
姚培森在医院带教了两名徒弟,他毫无保留地与他们分享诊疗经验,开阔他们的眼界。姚培森的努力和付出得到了回报,充满热情的年轻医生快速成长为优秀的脑病科医生。目前,他们已能独立开展部分3—4级手术。
姚培森积极推动昌吉州中医医院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并在此基础上指导昌吉州中医医院申请了10余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
为解决偏远山区就医困难,姚培森还经常组织医院各个科室专家到基层为患者进行脑卒中高危因素筛查,为偏远山区的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腰腿痛患者提供相关药物及治疗,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姚培森说:“援疆工作是我一生中无悔的选择,我实现了一名党员的价值,实现了一名医生的价值,没有辜负昌吉人民对我的信任。即使援疆工作结束了,我会永远心系我的第二故乡,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昌吉患者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