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李锦:用心治心 难忘援疆情

  3月24日,李锦正在给患者看诊。

  本报记者 廖冬云 文/图

  经历了一天的门诊、手术、开会,3月22日20时,李锦还在病房里忙碌,面对患者和家属的各种疑问,他耐心解答,一旁的徒弟专注地听着……这是李锦在昌吉州中医医院工作的常态。

  2021年8月24日,福建省老年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李锦经过组织选派,来到昌吉州中医医院担任内一科主任,负责患者救治、医术传授、院务管理等工作。来到新的岗位后,他努力克服水土不服、气候不适应、饮食不习惯等困难,迅速进入工作状态,发挥专业优势,积极开展医疗帮扶、传播健康理念,用援疆初心和医者仁心守护患者健康,填补受援地医院技术空白。

  走进李锦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写着“圣洁心灵施恩路 妙手回春除病魔”的锦旗,李锦向记者讲述了这面锦旗背后的故事。2021年11月8日,一位78岁的患者来到医院,他告诉李锦,自己总是感觉心慌、气短、浑身乏力。“医生建议我安装心脏起搏器,但是我年龄大了,害怕做手术,还担心负担不起高额的手术费。”听完患者的讲述后,李锦为患者重新调整制定了手术方案,优化选择材料,为其减免材料费近8000元。这位患者打消顾虑后,愉快地接受了手术。术后,患者恢复良好,为了感谢李锦,他送来了这面锦旗。

  “作为援疆医生,积极引进前沿技术、提升科室医疗水平、改善患者治疗体验是我们当仁不让的责任。”李锦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2021年12月22日,李锦与昌吉州中医医院内一科主任桂亮共同协作,完成了该院首例无导线起搏器植入手术。次日,76岁的患者杨大爷即可下床活动,并且呼吸顺畅,不再有乏力感。李锦介绍说,首例无导线起搏器的植入填补了昌吉州中医医院在起搏技术上的一项空白,这项创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将让更多患者获益。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李锦每星期都要到心内一科、心内二科和CCU病房查房,他积极与受援科室同事开展病例讨论,不遗余力地发挥“传帮带”作用。他还不断修正工作流程,向医护人员传授新知识、新技术。

  转眼间,援疆已有一年半时间,除了忙碌的工作外,李锦最牵挂的人就是妻儿。得知自己援疆后,懂事的儿子比以前更加努力,在学校组织的多项比赛中都崭露头角,李锦很欣慰。对于妻子的辛苦付出,李锦心疼不已。“每个援疆人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支持的家庭,每个小家所付出的爱与支持交融在一起,形成了我们援疆的支撑点与动力源。”李锦感慨地说。

  援疆工作即将结束,李锦感触良多。他非常喜欢“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这句话。

  “我要以实际行动回应‘来疆为什么’的叩问,解答‘在疆做什么’的问题,思考‘离疆留什么’的答案,把真干实干的作风融入新时代的奋斗之路中,以昂扬的斗志站好‘末班岗’,为收官工作画上圆满的句号。”李锦坚定地说。

--> 2023-03-28 1 1 昌吉日报 content_42189.html 1 李锦:用心治心 难忘援疆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