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将至,按照传统习俗,人们要扫墓祭祖、缅怀先贤。这几天,冥币、纸钱等祭祀用品逐渐热销。昨天,笔者在昌吉市一小区看到,路边有两堆还未燃尽的纸钱,一阵风吹过,纸片随风乱飞。
清明节祭奠亲人,部分人还习惯晚上到十字街头、巷口楼道、绿化带、公园角落等地燃香烛、烧纸钱、摆祭品。春季天干物燥,这样做既有火灾隐患,也污染环境。
思亲莫让烟尘扰,鲜花一束慰先人。如今,在文明祭扫的倡导和移风易俗的影响下,各地祭扫方式悄然发生转变,如一束鲜花代替纸钱,一杯薄酒代替香火,网上送祝福代替送实物等。不一样的祭奠方式,一样的缅怀先人寄托哀思,但更显得清雅、环保、节约。
清明节缅怀先人,悼念逝者,是为了在生与死的思考中,更加珍视现在。民间有句俗语:“生前厚养,实为孝道,归后薄葬,真乃贤儿”。中华民族有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与其身后给逝者买这买那,花费很大的人力物力去祭扫,不如珍惜眼前,在长辈和亲人们健在的时候多一些沟通和关爱,同时以清明节为契机,引导孩子们感悟亲情、感念先人、感怀历史,更好地肩负起孝老爱亲、知恩图报、爱国爱家的责任。
倡导文明祭扫新风,传播现代文明风尚,需要我们每个人提高认识并付诸行动。让我们身体力行,共同弘扬“绿色、生态、文明、节俭”的祭扫新风,过一个平安、绿色、文明的清明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