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陶维明
“2014年我来到这里上班,转眼间,9年过去了,在这里我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2019年结婚后公司还为我们提供了夫妻房,我的工资也从最初的每月2000元涨到了现在的每月近1万元,在这里工作很舒心,日子过得也很幸福。”这是位于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准东开发区”)的新疆国泰新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有机事业部分析化验中心技术员胡晓瑞的幸福感言。
像胡晓瑞一样,在新疆宜化化工有限公司、准东开发区市政服务有限公司、秦龙电力新疆吉木萨尔发电有限公司等1300多家企业,约8万人扎根准东开发区,在这片热土上逐梦前行。
为留住人才,激励人才,近年来,准东开发区党工委持续深化制度改革,不断拓宽引才渠道,结合“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采用“团队+技术+资本”打包引进的“双招双引”模式,引进煤炭、煤电、现代煤化工、冶金新材料、新能源、煤制清洁燃料六大关键核心产业发展需要的行业人才5470余名。
3月24日,随着准东现代产业学院的成立,准东开发区与新疆工程学院携手开展产教融合深度合作,吹响了“政校企牵手、产学研融合”大发展的号角。以服务准东开发区企业为核心,进行订单班培训、在职职工培训、取证培训、学历教育、科技研发等为主要内容的合作,按照“管委会+合作院校+企业”三方共建的模式,源源不断为企业输送各类人才,着力打造准东“人才工场+智创高地”。
筑巢引凤,固巢养凤。“十四五”期间,准东开发区将积极探索人才引进机制,持续加大对煤炭、煤电、现代煤化工等六大产业领域专家人才和投融资、专业化招商、国际化合作等领域紧缺型人才的引进力度,优化开发区人才队伍结构,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