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万水千山总是情

  呼图壁县第五中学四年级(5)班 郭瑞琪

  我想阿苇滩渠的水,一定是迫不及待地想要传递吉祥,才连通着独山子渠。

  我猜百里丹霞的山,一定是欣喜若狂地想要留存幸福,才刻画了侏罗纪山系。

  这就是我的家乡,美丽、富饶的呼图壁县。我们就如同康家石门子岩上所雕之物,被春风轻抚着、夏雨滋润着、秋云浸染着、冬雪拥抱着。

  我一直以为家乡的山清水秀,人民的幸福安康久远而绵长,就如它的名字一样一代代传承下来。可爸爸告诉我,在他小时候,家乡可不是这番景象。没有宽阔平坦的公路、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更没有便捷的轿车。我很困惑,脑海里闪过一条条笔直的马路,一栋栋高耸入云的楼房,一座座焕然一新的校园,一辆辆疾速飞驰的汽车……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又是从何而来的呢?爸爸语重心长地告诉我,我们的生活之所以越来越好,不仅仅是因为人们勤劳、勇敢,更是因为有一群可爱、可敬的人在帮助我们。

  20年前,福建省宁德市援疆团队远赴新疆,架起了“一带一路”的桥梁。他们远离故土与亲人,将毕生所学都奉献给了我的家乡。听了爸爸的讲述我才明白,我们的幸福生活离不开援疆干部的汗水和奋斗。

  奶奶家在石梯子乡白杨河村,一个民风淳朴的地方。村里有一段土路是去奶奶家的必经之路。晴天,那段路尘土飞扬,一阵风就搞得人满头满身都是土。遇到下雨天,地上全是大大小小的泥坑,一不小心,就会栽一个大跟头,衣服上沾满脏兮兮的泥巴。所以我从内心排斥和爸爸一起回奶奶家,害怕那条路弄脏我漂亮的衣裙。

  去年,已经好几年没有回奶奶家的我被妈妈强行拖上了车,妈妈兴高采烈地对我说:“你不用怕衣服会被弄脏了,现在的白杨河村大不一样了。”我半信半疑地上了车。当汽车驶入村庄,我的眼前一亮——马路既宽阔又干净,看不到尘土,也闻不到泥土混杂着牛羊粪的味道。老话说,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宁德援疆团队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完善基础设施这一目标为呼图壁县群众做的一件实事。走进村里,更让我惊讶的是,村里多了崭新的卫生室、文化室、老年活动中心以及其他基础配套设施。这里竟然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真不敢相信这一切。这还是我眼中那个落后、群众看病难、出行难的村子吗?扶贫还需“志智双扶”,他们高瞻远瞩,用发展的眼光让我们的乡村逐步振兴起来。

  亲爱的同学们,我们现在的学校,是不是很整洁,很漂亮?我们的操场是不是充满生机与活力?这是宁德援疆团队为我们做的另外一件实事——改扩建学校,补齐教育短板。呼图壁县雀尔沟镇宁德小学的建立,给山区的孩子创造了优良的学习环境;呼图壁县第六中学操场的改造,结束了呼图壁县最后一个土质运动场的历史;援疆教师走进一所又一所学校,给我们上了一节又一节生动有趣的课。宁德援呼图壁的故事每天都在发生:招商引资、促进农业发展、助力医疗工作、培养各类人才、帮扶女性创业……不得不说,这援疆工作真的是事事落地、件件结果啊!

  一批批援疆干部来到我的家乡,他们不想家吗?怎么会不想呢!但他们知道我们更需要他们!20年来,土坯房变成砖瓦房,砂石路变成柏油路,不知名的小城变成名扬省外的旅游胜地,无人问津的农产品远销疆内外,呼图壁一点一滴的改变,离不开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

  我想,我心中的明星已经有了定位,那就是支援家乡的宁德援疆团队里的每一位成员。他们没有站在光里,却照亮了这里的山和水,甚至花草树木都感受到了。不信你看,它们长得多么茂盛!

  走在活力四射的花城道路上,我充满了自信。有伟大的祖国做后盾,有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做保障,有跟着共产党矢志不移为民族复兴大业奋斗的中华儿女,有互帮互助的各族人民在努力,我们怎能不幸福?

  我长大了,也要像他们一样,用自己的力量,建设祖国;我长大了,也要像他们一样,到祖国最不发达的地方去,贡献我的全部力量;我长大了,也要用我的肩膀挑起一份重担,播撒爱和希望。

  援疆的叔叔阿姨们,谢谢你们给我的人生上了一堂关于无私奉献和大爱无疆的思政课。

  指导教师:安素静

--> 2023-04-05 1 1 昌吉日报 content_42581.html 1 万水千山总是情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