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负历史重任,勇立时代潮头,詹桂雄把小我融入时代的大潮中,在玛纳斯这块热土上,用激情雕刻精彩人生。
谈起规划工作,詹桂雄滔滔不绝,“农牧民是村庄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之源,在乡村建设发展中只有充分尊重他们的需求、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才能确保村庄规划可操作、可落地、可持续。”2020年8月,詹桂雄在总结谋划闽玛生态村发展时,从搬得出、定得住、能发展三个角度,将该村的发展规律总结为从牧民搬出来、定居下来的1.0版本,到驼奶产业成长、畜牧业升级、牧家乐蓬勃发展、牧民定得住的2.0版本,再到文化中心、红色三明苑等文化润疆工程的深度实施,促进牧民精神层面再提升,定居工程焕发新活力的3.0版本。如今,詹桂雄设计的三个版本都已基本实现。
塔西河河谷,百年树龄以上的杨树以顶天立地的姿态,见证了三年来詹桂雄的辛苦付出,也寄托着他的喜悦和情思。
塔西河乡村庄分散,农牧民沿河而居,如何进一步助力当地居民富民兴业?借鉴三明跨村联建的成功经验,詹桂雄和三明援疆干部制定了塔西河谷《党建引领跨村联建 产业发展示范带建设工作方案》,聚焦农牧民急难愁盼问题,对症下药、精准发力,整体规划、特点谋划,推动产业发展、牧民增收;以河谷为轴,将生态、生产、生活三大圈层有机结合,以党建 模式,将沿线村庄打造成生机勃勃的宜居乡村典范。
整修一新的玛纳斯县塔西河乡东支渠村,彻底告别了脏乱差的人居环境。走近装饰一新的定居房、牧家乐,浓郁的民俗气息扑面而来。沿着蜿蜒的木栈道走进河谷茂密的森林,“真人CS”、丛林穿越、野外露营地、特色林下食用菌采摘园等文旅项目蓬勃发展。在詹桂雄和三明援疆干部的共同努力下,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特色风情旅游休闲村已成型,文旅融合的致富新路逐渐清晰。
玛纳斯县塔西河乡新岸村、红沙湾村种植的“塔河红”苹果脆甜多汁,但个头小、难储存,其中的一级苹果还不到35%。詹桂雄和三明援疆干部实地调查后,就地建起示范园,并加强技能培训,将一级果占比提升到了70%。牧民们高兴地说:“有了‘塔河红’,日子红彤彤。”
在红沙湾村,四村联建的物业服务公司已经成立,大马力拖拉机等机械设备逐一到位,统一购销的青贮、苜蓿等饲草料源源不断地送到牧民手上,这是詹桂雄和三明援疆干部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又一有力举措。
在詹桂雄眼中,塔西河谷是一条碧玉带,村庄是一粒粒宝石。詹桂雄着力于雕琢玉带和宝石,帮助各族群众在乡村振兴的潮流里摇橹划桨,实现每个人的美好生活目标。
(本版稿件均由福建省援疆前方指挥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