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薇 通讯员 段素素
春日暖暖,和风融融。“90后”农民马立涛一大早就忙碌起来,从维修机械到购买农资,备耕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新农人”建设家乡
农村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是干事创业的广阔舞台。在全州各地的乡间田野里,有许多像马立涛一样的“新农人”,从农村走出,又回到农村,在广阔的乡村沃野上,绽放梦想之花,带动家乡群众奔向致富之路。
今年33岁的马立涛出生在呼图壁县园户村镇上三工村,高中毕业以后,他跟着亲戚外出务工学了几年的技术,当看到童年的伙伴纷纷选择外出务工导致田地无人耕种时,他感到非常可惜。2016年,26岁的他选择回到农村,将人生梦想寄托于大地,在田间地头发挥聪明才智。
通过多年的坚持和努力,马立涛从最初种植400亩机采番茄,到如今种植了1000多亩冬麦、玉米、机采番茄等农作物,他还和朋友一起在2019年成立了呼图壁县金正源农作物专业种植合作社,合作社去年纯收入近60万元。
作为“90后”种粮大户,马立涛仅在购买玉米收割机、青贮收割机、大马力拖拉机等农机上就投入了300多万元。他认为,相比于父辈,他能更好地操作各种机械,更快地接受新技术,更全面地掌握市场行情。干完自家的活儿,马立涛还利用机械化设备帮其他村民完成春耕秋收工作,仅此一项,每年就有70万元左右的收入。
马立涛还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我今年59岁,在马立涛这里开大马力拖拉机,每天有300元工钱,一年下来能赚1万多元。”上三工村村民徐国华说,农忙时节,每天有20多人跟着马立涛干农活儿挣钱。
引进人才留住人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前提和支撑。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组织引导教育、卫生、科技、文化、社会工作、精神文明建设等领域人才到基层一线服务,支持培养本土急需紧缺人才。
近年来,我州坚持在“引、育、用、留”上持续用力,在人才培养、平台建设、完善机制上下功夫,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总有一些人在特定的岗位上接茬奋进。
他们有的是来自基层的党政干部,甘为孺子牛,把身影留在研究制定政策、参加统筹协调、从事项目规划的桌案前;有的是来自各个专业岗位的农技员、林业员、乡村教师、医生等,用自己毕生所学改变乡村旧貌。
早春,又遇极端天气,最低气温跌破零度。徐松波的办公桌上摞着厚厚一沓文件,几乎都与人居环境整治、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相关,他不停地接着电话。忙完手头的工作,徐松波赶往阜康市城关镇良繁中心村,这几天全镇22个村、2个社区都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他走遍了城关镇的每个村落和社区。
2018年,来自江西九江的徐松波通过“千名硕士进昌吉”引才计划来到阜康市工作,次年被提拔为阜康市九运街镇副镇长。他帮助202户村民住进新居,引导村民种植1500亩甜叶菊,为九运街镇找到了特色发展之路。去年4月,他被调至城关镇,任党委副书记,为探索提质振兴共同富裕之路再作贡献。
在乡村振兴战线上,还需要无数个徐松波。只有把他们的根厚植在乡村,才能真正发挥综合型干部人才的作用和价值,有力有效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步入新的阶段。
近年来,昌吉州健全乡村人才职业发展体系,制定《昌吉州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的工作方案》《关于新时代强化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的意见》,全面推动农艺、畜牧(兽医)、林业、农机、水利5个试点专业“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评聘合一”纳入昌吉州改革任务清单,深化乡镇职称制度改革,落实基层激励政策,推进我州农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高质量发展,给乡村振兴事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
“人才振兴不仅要引才、育才,更要用心留才,要让乡土人才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生得出乡恋。”州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王相说,我州鼓励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选拔优秀人才到乡镇、村挂职锻炼,继续实施“天池计划”,确保一村一名大学生,采取“科技特派员+项目+贫困户”的形式,引导科技人员到基层开展农技推广服务,为乡村建设注入人才“活水”。
培养高素质农民
俗话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为解决乡村“空心化”“老龄化”和“谁来种地”等系列难题,全州乡村振兴系统狠抓高素质农民培养,赓续乡村振兴伟业。
一方面加快农村创业创新孵化实训基地建设,大力扶持乡土人才创业,支持产业集聚发展,以人才催生产业集聚,推动产业发展产生裂变。
另一方面,通过集中培训提升、学历教育提升、实践锻炼提升等方式,整合各类培训资源,打通“专业专岗人才”“用实帮扶队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三支人才队伍建设服务链条,激活强国兴村的“一池春水”。截至目前,全州遴选认定自治区级高素质农民培训机构12家。
“成事之要,惟在得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支撑、是关键。我们要以中央一号文件为指引,紧紧围绕乡村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下功夫,用好用活引领乡村振兴发展的第一资源,汇集人才之力,凝聚起推进乡村振兴的澎湃势能。”王相表示。
如今的昌吉,从小麦种植、棉花种植等一项项现代农业产业,到木垒县英格堡乡月亮地村、阜康市城关镇山坡中心村等一个个极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打卡点……青山绿水之间,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展现出一幅幅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水清岸绿,乡愁民居,村子变靓了,村民讲究了,幸福感更强了……这是村民们切身感受到的变化,这些变化撩动心弦,让无数的“新农人”深耕沃野,逐梦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