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学良
“千里同好,坚于金石。能为昌吉州农业产业和农村事业发展尽一份力,我感觉很荣幸、也很自豪。”熊文愷说。
熊文愷是福建省第八批援疆干部人才,从2021年8月开始援疆工作以来,他全心全意践行做好一个昌吉农业人的使命,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援疆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熊文愷来到昌吉州农业农村局后,接受的第一项工作任务就是参与州农业农村局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他从文件档案中找出州党委、政府印发的州农业农村局“三定”方案及文件,厘清局内设科室与直属事业单位的职能职责,并根据局党组历次有关职能职责分工的文件逐一找科室、直属单位有关负责人进行核实;并根据各级行政审批职能文件清楚界定了州、县(市)的职能职责范围;向局属各科室、单位征集日常办事知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编写基本常识,建立知识库,为12345政府涉农热线接线人员第一时间解答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创造了良好条件,为有效提高办事效率,创造良好营商环境打下了扎实基础。
昌吉州是农业大州,近年来,全州小麦种植面积稳定在200万亩以上,抓好粮食丰产丰收才能有底气确保粮食安全。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夯实粮食安全基础不仅要多种粮,还要学习如何种好粮、多产粮。”熊文愷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培训高素质农民的工作中。
人生地不熟,对熊文愷而言,每一步都不简单。他说:“每个人手头负责的工作都满满的,一忙起来根本都没有时间观念,甚至有些同事吃住都在单位里。”为保证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顺利开展,熊文愷积极开展培育基地认定遴选工作,每旬与各县市相关负责人沟通,了解工作进度,及时帮助协调推进培训工作,确保培训机构、培训学员、培训资金、培训课程同步跟进。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典范地州的重要任务和基础保障,要实现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由农业大州迈向农业强州,培训高素质农民是其中必要且重要的一环。”熊文愷对记者说,“2022年是我难以忘怀的一年,昌吉州的同事们表现出了一往无前干事创业的巨大勇气和无穷智慧,各县市既要克服疫情影响,又要圆满完成培训任务,他们做得很好。”
在熊文愷和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2022年,昌吉州完成遴选认定培育基地12家,培训高素质农民1250人,评选出农村致富带头人100人、产业振兴带头人53人,其中1人获得农业农村部2022年度高素质农民培训“百优供保先锋”称号、1人获“大国农匠”全国农民技能大赛奖项。
谈到绿色食品及品牌创建工作,熊文愷打开了话匣子,“绿色食品品牌创建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助推乡村振兴都有着重要意义。”
在3个月时间内,熊文愷和昌吉州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先后跑遍了7县市30余家企业,开展面对面现场咨询,帮助企业提高申报成功率,积极解决申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高申报审批效率。
有付出就有回报。熊文愷援疆期间,协助昌吉州完成了150多个绿色食品产品申报工作。截至目前,昌吉州绿色食品获证数量居全疆第一,接近全疆总数的一半。
从东海之滨飞越千里来到了天山脚下,虽然闻不到家乡的米香,但西北浓郁的馕香渐渐成了熟悉的味道。“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既然选择了援疆,在昌吉州就要做一个昌吉人,从事农业工作,就要做好一个昌吉农业人,为昌吉州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熊文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