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昌吉市坚持把服务群众、造福群众、凝聚群众作为城市党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开展“五个优化”服务提质行动,在科学谋划布局、精准对接需求、搭建开放平台、引入社会资源、扩展服务功能、办好文化活动上持续用力,确保社区阵地为民所需、为民所用,使居民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精准掌握民意,优化整合服务平台
作为州府城市,昌吉市坚持先试先行、打破常规,推动阵地“化简为繁”“一室多用”,让阵地回归到服务本质,实现资源最大化利用。
广调深研听民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建立完善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广泛开展进百家门、知百家情、管百家事、解百家难、暖百家心“五百”服务,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精准掌握居民需求,通过走访入户、问卷调查、网格收集、民情恳谈等多种方式收集群众需求13.3万个,梳理整合相对集中需求12类52项。紧贴各族群众所思所想所盼,优化完善社区阵地功能室设置,并根据居民需求变化及时优化调整,用务实有效行动回应群众关切。
腾挪整合扩服务。严格落实“阵地服务群众面积不少于80%”和“一室多用”工作要求,采取“功能单一整理合并、使用率低及时撤换、闲置房屋按需启用、办事大厅优化调整”等方式,新增、腾退用于服务居民的功能室160间,新增服务面积8126.9平方米。充分发挥组织部门审核把关作用,全面参与到社区阵地建设规划、功能设置、服务打造、设施配备全过程,将功能室是否“聚人气”作为硬指标。采取“居民测评、街道自查、交叉互查”等方式,全覆盖指导调研67个城市社区阵地功能室使用情况。按照“一社一策”的要求,结合工作实际,逐个制定阵地优化提升方案,切实做到为民而建、为民而用、为民而兴。
基础保障强根本。加大社区阵地建设项目资金保障力度,投入2100万元用于社区阵地项目建设,为新建社区阵地配套专项启动资金,确保社区综合服务阵地高质量达标。压实行业部门在城市规划、新建住宅区、老旧小区改造等项目中的审核把关责任,召开社区阵地项目建设推进会3次,将社区服务用房列入新建和老旧改造小区“必审、必有、必建”项目,2023年新建、改扩建13个服务阵地项目。持续改善社区服务出行条件,为15个大型社区购置新能源亲情服务车辆,全市累计配备达105辆,制定社区亲情服务车辆服务项目清单,最大限度发挥车辆服务作用,不断提升社区服务能力和水平。
紧贴群众需求,靶向链接优质资源
针对“居民需求多样、社区供给单一”的矛盾,昌吉市以开放型党群服务模式,引导社会资源带动社会资本进社区,推动辖区各类资源共建共享,最大化扩展社区服务平台。
全面摸排理家底。深入开展社会服务资源“大摸底”行动,牵头召开“社会服务资源进社区”座谈会,按行业领域、规模大小及行政管辖区域进行分类,统筹人社、文旅、民政等部门,联动各街道、社区全方位走访摸排辖区各类社会服务企业和社会团体,了解掌握辖区各类社会服务资源情况、发展运营情况及进驻社区意愿。建立昌吉市“社会服务资源库”,梳理文体培训、家政服务、就业培训等5类42项社区服务资源清单,以街道为单位搭建服务交流平台,推动全市435家社会服务资源913个服务项目实现全域共享、多点引入,有效破解社会服务资源分布不均,个别社区服务资源匮乏的问题。
引进资源扩平台。坚持以“增进民生福祉”为核心,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搭建项目平台,建立由社区党组织主导,整合社会资源为群众提供服务的开放式党群服务新模式。印发《关于广泛引进社会服务资源进社区的公告》和《致全体服务企业和社会团体的邀请函》,组织221家企业、团体代表赴社区实地察看场地、座谈交流,举办昌吉市“社会服务资源进社区”项目签约启动仪式,通过用“阵地换服务”的方式,与131家优质社会服务资源签订共建服务协议书,把文体教育、医疗保健、养老托幼等群众需求迫切、喜闻乐见、能得实惠的服务项目引进来、请进来,实现社区服务向多元化、优质化、专业化转型。
多策并用抓管理。坚持把“审、管、用”作为发挥社会服务资源成效的关键。发挥街道统筹作用,签订共驻服务协议书,做到项目类型、服务时长、管理运行、责任划分“四个明确”。结合财力实际和居民群众需求,将社区阵地部分功能室交给服务企业及社会团体装修打造,让更多鲜活新颖、群众易于接受的元素在社区有效融合,打破以往群众对社区行政化的刻板印象。采取“分时服务、错峰供给”的方式,将服务项目嵌入社区日常服务,在保障居民群众服务需求的同时,为社会服务资源提供活动场馆,平时由居民群众及各支文艺团队使用,周末及晚上固定时段为社会企业及团体进驻提供专业服务,真正实现社区与社会资源的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治理、共同享有。
用好聚民载体,激发社区服务活力
吸引群众到社区,便捷服务是根本,办好活动是精髓。推行“社区集成、网格集散”模式,让服务功能向室外延伸,群众喜闻乐见文化活动多起来、活起来、热起来,使基层阵地成为最有磁场的地方。
集散服务扩半径。全面推行“优质服务零距离”行动,根据社区发展程度、服务资源的差异性坚持“两步走”。在阵地资源较为充足的社区,持续深化开放型服务模式;针对现有阵地服务面积不足和辖区资源匮乏的社区,将服务拓展外延至小区广场、巷道、网格、驻区单位等可利用的场地。同时,打破传统,跳出以往社区只服务本辖区居民的惯性思维,建立跨区域结对共建模式。以天山、油运基地、庭州等服务面积较大、服务功能较齐全的社区为中心,在相邻社区的支持下,集聚周边资源,让服务环形辐射周围居民群众,做到社区服务不缺位、有温度。
按需下沉增项目。坚持需求导向增强服务属性,在充分听取群众意见、精准掌握居民需求基础上,会同行政审批、工信、财政、住建、交通、城管、电网等部门,探索延伸社区“一站式”办理、全程代办和业务受理“一岗通办”机制。试点增设“邮政(快递)代收货架”“银行自助存取款机”“国网电费收缴智能终端”等设备,建立水电气等便民代办点,推广交通违章处理换证、公交卡充值、医保代办、就业失业登记等业务下沉社区,让社区阵地在功能上惠及更多群众、吸引更多群众、聚集更多人气。
办好活动聚人心。强化顶层设计,丰富活动形式,坚持打造以社区党组织主导,辖区单位、网格党组织、文体团队等力量多方参与的文化服务平台,研究制定《深化社区活动提升党组织凝聚力实施意见》,梳理制定传统节日类、文体活动类、志愿服务类、特色服务类4张清单35项活动。按照“一月一主题”,组织举办“邻里集市”、爱心义诊、法治宣传等活动,做到月月有活动、期期有新意,用好用足辖区居民、文体协会和业余文艺队力量,发挥广大居民群众聪明才智,引导居民自发搞活动,实现“要我参与”到“我来主办”的转变。
(本版文图均由昌吉市委组织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