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辉
“三年的援疆工作,是我一生中最大的荣幸、最难忘的洗礼和最难得的历练,也是我们一家人最大的荣耀。”回首三年援疆岁月,马楠说,他在新疆开阔了眼界,接受了锻炼,圆了父子两代人的援疆梦。
“我父亲是一名退休教师,母亲是退休干部,当他们看到援疆通知时,和我一样激动万分,连连说他们未能实现的援疆梦在我身上实现了。”马楠特别珍惜难得的援疆机遇,不忘援疆初心和使命,充分发挥个人专长、业务技能和选派单位优势,在边疆绽放最美芳华,用赤诚奉献无悔青春,给昌吉市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科技创新、市场监管、退役军人服务保障等工作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马楠克服地域差异、身份转换、角色转变带来的焦虑和困难,先后对昌吉市城乡规划建设、水电气供应保障、头屯河沿岸综合整治等重大工程项目建设进行一个月的调研。每夜抽出时间认真学习研究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和自治区、自治州党委、政府关于援疆工作的最新要求,紧密结合昌吉市实际开展援疆工作。
马楠充分发挥原单位优势,主动对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保等部委,助推昌吉市硫磺沟矿山总规环评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协调联系《中国建设报》资深记者对昌吉进行实地采访,先后3次在《中国建设报》上刊发昌吉宜居宜业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等专题报道,在全国范围内推介昌吉城乡建设的硕果和经验;邀请中国低碳产业投资中心、北京晶澳能源、首汽租赁、福建时代星云等科技公司来昌吉考察智能制造、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投资发展项目,为昌吉投资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奠定良好基础。同时,多次邀请国家住建部、自治区住建厅、自治州住建局领导和行业专家等对昌吉市城乡建设工作进行实地检查指导、座谈交流,提出宝贵意见。
“我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规划局工作,然后又到国家住建部工作,锻炼较少,眼界较窄,工作思路单一,在参与制定全国范围的专项建设工作方案时,常常会遇到瓶颈和困难。到新疆工作后,我开阔了眼界,提升了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马楠说。
S101线提质改造昌吉市段等区、州级重点交通建设项目按时推进、64.628公里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全面完工、5个老旧小区改造任务顺利完成、滨河路等10条道路及56公里配套供排水管网全面建成、3665户清洁能源取暖年度改造任务顺利完成……马楠坚持以重大项目建设为中心,及时协调解决推进重大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助推当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他慎终如始抓好食品安全工作,指导梳理市场监管系统行政权力清单事项8大类377项、药品监管系统5大类63项;调研督导食品企业、特种设备等安全生产工作180余次,不断完善食品、药品、疫苗等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全面推进食品安全“包保制”,有力推进市场领域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为昌吉市各类生产经营活动提供坚实保障。
2022年,根据昌吉市委、政府工作安排,马楠分管科技工作。面对新领域新挑战,马楠迎难而上勇担当,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不断提高自身理论和业务水平,坚持“抓队伍、强基础、提素质、促发展”工作思路,狠抓科技创新,先后培育新增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家,3家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批组建,成功申报2个国家、87个自治区级科技项目,为昌吉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贡献。
2022年10月疫情防控形势严峻,为切实解决群众困难诉求,昌吉市向社会公布了马楠的电话号码。马楠深感责任重大,化压力为动力,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服务群众工作中。他给手机交了足额的话费,并借了一个移动充电宝随身携带,以防手机没电关机。他全面加强对国家和自治区、州、市关于疫情防控措施的学习,认真掌握每一项防疫要求和操作流程,对每一个群众打来的电话都进行电话录音,确保接到问题后能顺畅解答或迅速协调解决。在疫情防控期间,马楠累计接听群众来电200余次,其中反映合理有效诉求160余件,及时线上解答120余件,协调相关部门、专项组办理40余件。
“在服务群众过程中,紧张而充实,艰辛而快乐,也让我收获了许多感动。”马楠说,每天忙碌辛劳的社区干部,触动着他的心灵;披星戴月的一线员工,激励着他奋发向上;热情质朴的小区居民,给予他力量;条件简陋的值守环境,磨炼了他的意志。
三年的援疆工作中,马楠遇到了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并看望援疆干部激动人心的时刻,全程经历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全面推动复工复产、大力发展经济等。马楠坦言,基层是锤炼干部的“大熔炉”,援疆全面提升了他的政治素养,锤炼了党性修养,提高了实事求是、统筹兼顾、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三年时间太过短暂,还有许多未完成的心愿:未能亲自推进昌吉市农村地区清洁能源取暖全覆盖、未能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顺利引进昌吉……”马楠表示,三年援疆路,一生援疆情。今后,他将继续密切关注新疆、昌吉的发展,并尽他所能,为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