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科创作笔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从深化“四方合作”机制看昌吉州科技创新生动实践

  8月14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文清正带着学生在昌吉综合试验基地里察看棉花结桃情况。本报记者 王薇 摄

  

  本报记者 王薇

  科技创新大潮涌,千帆竞发勇者胜。

  2016年,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指引下,科技部、自治区人民政府、深圳市、中国科学院启动实施“四方合作”工作机制,在政策、平台、项目、科技资源和创新等方面给予新疆倾斜支持,联合开展多项关键技术攻关和全方位多层次合作。

  7年以来,集聚优质创新资源,四方合力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创新驱动发展试验区、乌昌石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目前已形成了“两区”同部署、同推进的创新发展格局。

  作为自治区“两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昌吉州抓住重要机遇,深化“四方合作”机制,依托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昌吉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昌吉两区”),大力培育创新产业集群,加快攻坚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聚力建设高能级科创平台,坚定不移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之路。

  初秋时节,这里风景独好——老龙河地区,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昌吉综合实验基地建设正在“掘进”;在“昌吉两区”内,一批高新技术企业“拔节生长”,科技创新正在引领推动现代农业向全产业链高端攀升……

  科创作笔,昌吉州正在绘就一幅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画卷,庭州大地迸发出新的活力。

  聚能——科技创新强引擎

  一场秋雨过后,广袤田野愈发清新碧绿。8月14日,位于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老龙河地区的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昌吉综合试验基地,阵阵秋风吹来,挂在枝头沉甸甸的棉桃摆动着,好似在向人们点头致意。

  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副主任何文清正带着学生在田里察看棉花结桃情况,看到一个个棉桃形状饱满,他露出开心的笑容。

  这片占地2000亩的试验基地,种植着棉花、玉米、西瓜、水稻等9类作物,农技人员通过测定作物生长农艺性状及田间病虫害、土壤、水分等基本指标,为农作物品种、技术等模式创建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农业科学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成立于2017年9月,是中国农业科学院、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共建的农业科学研究机构,该中心聚焦棉花、粮油、林果、畜牧四大产业集群发展瓶颈难题,培育科技人才,强化科技支撑。

  “近年来,我们建有作物生物育种、高品质棉花生产、戈壁生态农业等15支创新团队,获批国家、自治区、昌吉州农业科技项目59项,39人次获得天山英才、天池人才、兴农人才等称号,为全疆培养高素质农民近万人次。”何文清表示,西部中心将继续发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示范引领作用,助力新疆乃至西部农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8月12日,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上传来喜讯,由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变压器厂、特变电工京津冀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发的“SRESPL-8400/33风力发电用机舱内置天然酯绝缘油变压器”等13项新产品技术通过国家级鉴定,其中5项技术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7项技术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近年来,特变电工通过实施科技创新兴企战略,围绕节能环保、智能化和一体化发展方向,推动实现了一批创新成果,成功研制世界首台容量最大110千伏级户外智能型有载干式变压器,解决了干式变压器多项生产工艺“卡脖子”问题,实现干式变压器技术飞跃。

  “我们将坚决落实‘四方合作’工作推进会精神,坚持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能源电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变压器厂总工程师王长征说。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2022年,昌吉州在全疆率先成立由党政主要领导“双牵头”创新驱动发展领导小组,先后出台《关于支持重点产业关键环节科技创新率先突破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8项政策办法,调高自治区“两区”科技创新“十四五”规划指标,将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强度增至2.5%,高新技术企业总数增至200家,有力推动了创新主体培育、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成果转化。

  赋能——政策支持显成效

  “你好!欢迎来到启润科技!”8月12日,在昌吉市启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可爱的迎宾机器人“小胖”,亲切地向人问好。

  “小胖”是启润公司以全新的理念和手段打造的厅堂智能迎宾机器人,搭载了生物识别、人工智能等技术,具备业务咨询、智能导航等多种功能。

  在产品展示区,无论是农作物生长监测无人机,还是物联网应用平台,都安装着一枚“智慧芯”,具备“千里眼”“顺风耳”等强大功能,可利用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手段实现现代农业提效降本。

  “我们是一家致力于物联网、信息技术的研发和项目成果转化、落地应用解决方案的技术型企业,成立6年来,公司产品和服务覆盖全疆560万亩耕地,自主研发项目60余项,获得知识产权51项。”昌吉市启润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于国杰说。

  科技创新是企业的生命力,科技创新也需要相应政策支持。“公司自创建起享受到区、州双创大赛和高新企业、人才计划等政策奖补百万元,我们不断提升自主研发能力,为加快推动新疆数字化农业转型升级贡献力量。”于国杰说。

  走进新疆蓝山屯河聚酯有限公司展厅,入目便是直观的数智化企业沙盘,墙面悬挂的展板上,一个个产业体系脉络,一项项科技创新成果在眼前生动展现。

  新疆蓝山屯河聚酯有限公司产品研发服务部主任王昊君介绍:“近3年来,公司设立了独立的产品研发服务管理部门,产品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3%以上,年均研发投入费用达到1.2亿元以上,现拥有专利41项,PBSA和PBS产品成功入选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成为全国生物降解材料生产行业领军企业。”

  “企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政府扶持政策,让我们敢于对科技创新进行持续性资金投入。”王昊君说,近几年来,公司先后获得昌吉州各类政策补贴资金1000万元以上,他们将这笔资金全部用于产品研发、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人才培养等方面,更好地发挥科技型龙头企业在昌吉乃至全疆的引领支撑作用。

  近年来,我州积极落实区、州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奖补政策,对“昌吉两区”的66家高新技术企业等进行奖补,2021年以来累计兑现奖补资金3696.8万元,有效激发企业科技创新活力,全州建成自治区级以上各类创新平台158个,其中国家级创新平台38个。

  值得关注的是,为进一步用好“四方合作”“院地合作”“科技援疆”“厅州会商”等工作机制,昌吉州与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福建省科技厅、山西省科技厅签订“十四五”科技合作战略协议,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国家队”,以及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知名高校院所跨区域协同创新长效机制,逐步构建“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跨区域协同创新格局。

  释能——“昌吉两区”迸活力

  8月13日,在农业农村部西北畜禽健康养殖技术重点实验室,畜禽种质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张伟将检测基因样品放入畜禽基因扩增仪器中,通过电脑分析,判断基因功能,为畜禽培育和改良提供科学数据。

  今年7月,农业农村部企业重点实验室名单公布,农业农村部西北畜禽健康养殖技术重点实验室上榜。该实验室由泰昆集团与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联手共建,是集科研、开发、应用、服务为一体的技术转化和科技支持平台,主要攻克新疆畜禽养殖重点应用关键难点。

  泰昆集团是昌吉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具有代表性的龙头企业, 近年来该企业持续加大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投入,技术研发、技术改造、创新人才引进等研发费用投入逐年增加,企业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一直保持在2%以上,2022年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22亿,近3年平均增长率超过25%。

  “我们将依托西北畜禽健康养殖技术重点实验室,继续与疆内疆外科研院所全面合作,强化科技合作和产业创新能力提升,积极搭建科研资源共享互动协同育人平台,开展创新研究和应用,充分发挥现代龙头企业示范带头作用。”新疆泰昆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创新研究院院长吕刚说。

  州党委十二届六次全会工作报告对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部署,要求“高起点推动创新”。

  今年,昌吉州用好“昌吉两区”科技发展专项资金,实施产业提质增效、创新主体培育、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人才引育专项行动,支持企业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开展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泰昆集团、九圣禾等4家企业新增入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昌吉高新区智能电力控制设备及电缆制造创新型产业集群”获批,成为昌吉州首个国家创新型产业集群。

  开辟新路径,培育新动能,打造新引擎。昌吉州紧紧围绕“昌吉两区”产业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以项目为核心,建立“昌吉两区”科技计划项目库,动态更新项目储备库,累计入库项目152项;率先启动“揭榜挂帅”“院士及战略人才”等新型项目计划,优化“昌吉两区”项目全过程管理。

  “十四五”以来,昌吉州共争取国家、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116项,共计1.38亿元,立项实施州本级“昌吉两区”科技项目92项,投入财政资金1.5亿元,累计撬动“昌吉两区”企业研发投入超25亿元。

  砥砺奋进,创新致远。州科技局党组书记葛伟娟表示,今年,昌吉州加快完善自主创新与协同创新体系,争取国家、自治区级科技项目200余项,培育打造昌吉高新区“天山慧谷”,做大做强农高区“绿色硅谷”,实现综合效能覆盖“八大产业集群”,力争到2025年,昌吉研究与开发经费投入达到2.5%以上,全州科技创新人才队伍超5000人,实现综合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达到“疆内一流、‘昌吉两区’领军”的目标。

--> 2023-08-23 ——从深化“四方合作”机制看昌吉州科技创新生动实践 1 1 昌吉日报 content_49646.html 1 科创作笔 绘就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