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创新是场不畏艰辛的长途跋涉

  

  这两天,“年近七旬的物理老师带38名学生从新疆坐62小时硬座赴沈阳参加首届全国青少年劳动技能与智能设计大赛全国决赛”的视频引发一众网友点赞、热评。地处边远,未曾阻隔创新的梦想;路途遥远,不能磨灭攀登的志向。从袁德生这位物理老师坚毅的眼神与坚定的话语中,从小小少年不畏艰辛的长途跋涉中,我们看到创新梦想点燃的青春火焰正在祖国的边疆熊熊燃烧。

  创新从来没有坦途可言,没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打磨积淀,就难以摘得创新果实。因为旅游旺季一票难求,从大西北到大东北的62小时火车硬座,对谁都是一次不小的身心考验。让人感动的是,学生们在如此艰苦条件下仍然坚持学习不辍,这种勤学苦读的样子就是青春最美的样子。漫长旅途磨炼意志、锤炼品格,培养自我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今后无疑会成为学生们青春记忆里的难忘一课。正如有网友所感慨的:“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研学之旅。”

  创新之路的跋涉,离不开登高望远的引路人。38名学生的幸运就在于遇到了袁德生老师。“非来不可”,这是袁德生面对一路艰辛的回答,目的就是让学生“走出去”参加各种创新大赛,增长学生们的能力与见识。袁德生退休前是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学科带头人和科技拔尖人才,年近七旬,他没有选择安逸的退休生活,而是选择与学生在一起,纵使山高路远,创新求索的脚步永不停歇,传道授业解惑的初心不曾褪色。一位老骥伏枥的人民教师,以自己的亲身示范,在年轻人心中种下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种子,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我们这个民族所需要的。

  创新不是平地起高楼。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攀登科学高峰,既需要战略科学家、一流创新团队的引领带动,也需要集聚、发动每个普通人的创新智慧。从默默无闻的中学老师,到攻克多项技术难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袁德生的奋斗轨迹有力地说明,在科技创新道路上,只要怀揣目标信念,钻研精进不止,每个人都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注入源头活水。把无数个袁老师和万千学子的创新热情守护好,把全社会的创新土壤厚植好,创新源泉就会充分涌流。

  走好创新之路、采撷创新之花,需要焚膏继晷、兀兀穷年的拼劲。“最终的目标是诺贝尔奖”“我们完成不了,我们的下一代要接着完成”,袁德生老师对创新的执着精神让人动容。坚定“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的信念,砥砺“叩石垦壤、挖山不止”的坚强意志,保持“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强大定力,心无旁骛、迎难而上,方能在科技创新领域进入人迹罕至之处,发现“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创新是场不畏艰辛的长途跋涉。有网友说:“袁德生老师眼睛里的坚定和自信,充满了不服输的精神,和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很像很像。”这种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不正是教书育人、科技创新最为珍贵的品质吗?这样的品质也一定会影响更多的莘莘学子,让他们在探索创新、追求梦想的道路上披荆斩棘、一往无前,这是教育之幸、国家之幸。

  来源:新疆日报

  天山

  时评

  TIANSHANSHIPING

--> 2023-08-28 1 1 昌吉日报 content_49969.html 1 创新是场不畏艰辛的长途跋涉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