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她辞去城市的工作,回到祁家湖村创业——

黄海婷:做新时代的“新农人”

  本报记者 杨鹤

  “我想告诉身边人,广阔农村大有可为,农村需要年轻人参与建设。”初次见面,25岁女孩黄海婷落落大方地向记者坦露她回到农村的心声。

  眼前的黄海婷,戴着一顶鸭舌帽,身穿短袖T恤和牛仔裤。这位出生于1998年的返乡大学生,2022年10月,辞去城市的工作,回到家乡呼图壁县大丰镇祁家湖村。

  2020年6月,刚刚走出大学校园的黄海婷和同龄人一样,选择留在城市工作。踏实工作、升职加薪,曾是她一直坚持的目标。

  由于入职的单位离家近,黄海婷几乎每个假期都有机会回到父母身边,和父母聊聊工作、唠唠家常。她还常常到田间地头察看农作物长势,享受乡村带给她的宁静与惬意。

  “我的家乡也似陶渊明诗里所写的‘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静谧祥和,对我来说,家乡有一种特殊的吸引力,她养育了我,我愿意回到这里。”黄海婷说,从前,村口的门牌石前总是有成群结队嬉戏打闹的孩子,如今,平整宽敞的村巷里再也没有了昔日的热闹。

  时刻关注着家乡发展变化的点点滴滴,逐渐让这位对家乡有着深厚感情的姑娘有了回村的想法。辞职前,黄海婷给家里人做了多次思想工作,一开始家人无法理解,在她一再的坚持下,家人同意了。

  在棉田嬉戏长大的黄海婷经常帮父母干农活儿,掌握了棉花播种、放苗、打顶、化控等种植技术,回到家乡后,她便种起了棉花。万事开头难,她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遇到了不少难题。“举个例子,棉花播种结束后,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如果遭遇大风天气,再加上压膜不到位,地膜就会被刮起来,影响保墒效果。棉花打顶要抓住时机,过早过晚都会影响棉花产量。”黄海婷坦言,如果不是亲自实践,从未想过种地原来这么难。

  为防治棉花种植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黄海婷除了向有丰富种植经验的父母请教,还翻阅了大量农作物种植指导书籍资料。她还将自己整理的农业种植案例,讲给身边的农户听,和大家一起探索农业“节本增效”的有效方法。

  为降低棉花种植成本,黄海婷还在呼图壁县大疆农业无人机经销店担任经理一职,学习植保无人机打药操控技术。“我要当‘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黄海婷说。

  身边人眼里的黄海婷总是积极乐观的,却不知她曾独自应对了多少困难。黄海婷笑着向记者讲述:“皮卡车掉进沟渠、无人机打药时出现故障、灌溉管道破裂……这些突发状况令我应接不暇,我曾蹲在地头崩溃大哭,哭过之后,又接着干活儿,我告诉自己困难是暂时的。种地其实一点儿也不简单,对我来说不仅要突破体能极限,还要学会‘智慧’种田,但我从没后悔过,因为我在做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

  结束了忙碌的一天,黄海婷将自己拍摄的植保无人机打药视频分享到抖音平台上,很快便获得上百条点赞和评论。“我想用短视频讲述棉田里的新鲜事,向年轻人展示焕然一新的乡村面貌。”黄海婷说。

--> 2023-09-01 她辞去城市的工作,回到祁家湖村创业—— 1 1 昌吉日报 content_50192.html 1 黄海婷:做新时代的“新农人”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