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刚立强
“人大代表之家”既是社情民意的“交汇点”,也是代表履职的“直通车”。近年来,阜康市以“建好‘家’、管好‘家’、用好‘家’”为抓手,不断夯实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的代表履职平台,使57个遍及城乡的“人大代表之家”成为584名人大代表与16万各族群众加强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各级人大代表“多作为”“常作为”“勤作为”,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关切,有力保障人民群众利益,用生动实践充分诠释“人民至上”,镌刻不负人民、不负重托的初心印记。
群策群力建好“家”
“代表代表,会完就了”“电视里看代表,生活中没代表”。多年来,群众对人大代表闭会期间的履职情况多有微词。针对人大代表“有组织、无阵地,有活动、不经常”等突出问题,从2018年开始,阜康市按照“顶层设计、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的建设思路,基本实现了“人大代表之家”在乡镇(街道)全覆盖。
2019年,阜康市人大常委会在“人大代表之家”的规范上狠下功夫,出台《关于进一步深化“人大代表之家”建设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意见》,在“有阵地、有设施、有公示牌、有标识、有学习资料、有档案”“六有”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建设管理水平,走出了一条具有阜康特色的“人大代表之家”建设之路。
在阜新街道阜兴苑社区“人大代表之家”,20多平方米的房间窗明几净,墙上挂着本辖区人大代表的照片,张贴着代表活动的各项规章制度,书柜里摆放着各种法律书籍和刊物。负责社区人大工作的党支部副书记李卫红说:“为了保障人大代表的各项活动落到实处,市财政专门为每个代表之家划拨了2万元活动经费。”
为了离群众再近一点,阜康市在“人大代表之家”的选址上煞费苦心。博峰街道、阜新街道、准东街道把“人大代表之家”建在老旧小区和商业集中的街区,城关镇、滋泥泉子镇、九运街镇把“人大代表之家”建在中心村,上户沟、水磨沟等牧业乡把“人大代表之家”搬到了牧区春夏牧场,阜康产业园东区的后勤服务基地甘河子镇则把“人大代表之家”建在了产业园区。
共享共治用好“家”
硬件只是基础,“人大代表之家”关键要体现在作用发挥上。
阜康市人大常委会统一部署,要求各选举单位推动四级人大代表就近就地参加“人大代表之家”和基层立法点活动,听取群众意见建议。584名四级人大代表全部编组进到57个“人大代表之家”,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副主任每月到所联系的乡镇、街道“人大代表之家”全程参加活动。乡镇人大主席、街道人大工委主任每月到所属的“人大代表之家”全程参加代表活动,并进行活动点评,“手把手”指导代表活动规范开展。各代表之家普遍开展“接待选民”“走访选民”等活动,13名担任领导职务的市人大代表带领职能部门负责人走进“人大代表之家”,“面对面、零距离”听取并解决代表和群众的意见。一系列务实之举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实现了“人大代表之家”常开门,代表活动常开展,代表活动有实效的建“家”目标。
一个个履职阵地,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找到人大代表,既让代表更好地为民用权、为民服务,也让代表履职更有归属、更有责任、更具民意,进一步延伸了代表联系群众、服务发展的触角,丰富完善了“家”的功能和作用,使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加具体、现实地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之中。
“‘人大代表之家’把代表履职平台建在社会管理最基层,进一步延伸了代表联系群众、服务发展的触角,让基层人大工作有了抓手,各级代表履职接上了地气,直接参与到社会治理之中,丰富和完善了‘人大代表之家’的功能和作用。”阜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甘卫国感慨地说。
为了方便收集民意,阜康市人大常委会不断拓展选民与代表交流的新渠道,开通“人大代表直通车”平台。在这个“群众身边事,代表码上办”的代表联系群众网络平台,群众只需扫“二维码”就能给代表留言,实现反映问题“24小时不打烊”,有效打通了民意反映渠道,实现了选民与人大代表“指尖上”的信息传递。
由民做主共爱“家”
8月15日下午,阜康市九运街镇人大主席丁建明的办公室里,他和工作人员正忙着整理着近期镇“人大代表之家”收集来的社情民意。
春江水暖鸭先知,哪些事最让人挠头,老百姓自己最清楚。依托遍布城乡的“人大代表之家”,群众提出的各类意见建议备受重视,有效推动政府民生项目与群众民生实际有机结合,从过去的各部门“为民做主”变成了“由民做主”。
在阜康市,各乡镇人大、街道人大工委都建立了代表反映群众意见处理反馈机制,将代表征集意见办理反馈作为每月“人大代表之家”活动的重点议题,形成“接待选民群众—收集社情民意—转交办理跟进—反馈回复评价”的闭环工作流程,充分尊重民意,在求新、求深、求实上下功夫,讲求质量和实效,推动解决问题。
“阜康饭店十字路口南北绿色信号灯停留时间太短,腿脚不利索的老人才走到马路中间红灯就亮了,太危险了,赶紧给有关部门反映下吧!”今年5月,阜康市人大代表钱俊莉收集到这条意见及时在“人大代表之家”反馈,第二天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城关镇张家庄村村民反映“村里的一段田间小路没有硬化,影响出行”,镇人大立即与村委会沟通,只用了一周时间就将这条路铺上了水泥砖。村民由衷地评价:“现在的人大代表真顶事儿,群众的话他们听了会办,办了就会成!”
为推动解决群众关注度高、受益面广的“小急难”问题,阜康市人大常委会专门出台了《解决民生微实事办法》,采取“群众点+代表提+政府办+人大督”工作方式,解决群众身边“小急难”问题。
从2020年起,阜康市将150万元“微实事”专项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根据实际需求动态增长,2022年专项资金提高至350万元。今年市委决定“微实事”专项资金“上不封顶”,每年征集多少“微实事”,预算就安排多少资金。近3年来,阜康市已累计投入“微实事”专项资金1063.26万元,解决了群众身边的130个“小急难”问题,惠及群众5万余人。真正实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体现了“人民至上”。
“民生有人关注、民怨有人倾听、民意有人代表、民主就在身边”。通过近年来的生动实践,阜康市“人大代表之家”建设日益规范,功能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人大代表之家”不仅是人大代表的“家”,更成为了群众心中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