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薇 通讯员 谢怀鹏
自青年时代就痴迷收集古钱币,如今年逾花甲依旧痴心不改,奇台县退休干部邱德美与古钱币结缘,转眼近30年,他收藏的3000多枚各种古钱币涵盖了春秋、战国、汉、三国、两晋、南北朝、唐、五代、北宋、南宋、西夏、金、元、明、清等朝代或政权。这些古钱币见证了中国悠久的钱币铸造历史和灿烂的中华文化。
11月15日,记者来到奇台县城,见到了邱德美。
邱德美家中陈设简单,藏书和藏品占据了大部分空间,居室略显拥挤。他收藏的贝币、刀币、布币、圆形方孔钱……琳琅满目,看得人移不开眼。这些古钱币文化符号独特,穿越时空隧道存留世间,依旧光辉灿烂,“照”亮了静谧的馨室。
古钱无言,集者有心,每一枚古钱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邱德美告诉记者,工作之余,他奔波于奇台县周边的各个古玩市场和古玩店,寻寻觅觅,矢志不移,全身心投入古钱币收藏中,研究古钱币承载的历史文化。
在所有收藏的钱币中,邱德美最钟爱新疆出土的古钱币。他向记者展示了流通于古代于阗国的和田马钱,钱币正面是马的形象和佉卢文,背面铭文则是汉字“廿十四铢铜钱”,采用中原地区传统的货币重量单位“铢”作为计值单位。
“和田马钱小钱为六铢钱,相比较之下,大马钱比较珍贵。” 邱德美用手摩挲着一枚斑驳的货币说,和田马钱形象地记载了当年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历史,见证着当年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盛景,也见证了中原钱币文化对古西域钱币文化的影响。
“这枚古钱币可谓新疆铜圆的天花板。”说话间,邱德美拿出另一枚古钱币。记者看到,他手中的这枚古钱币正面是汉字“咸丰元宝”,背面是满文“宝伊”和汉字“当五百”。邱德美介绍,这枚古钱币因其用红铜铸造,所以又称红钱,当时在北疆能折成500枚小铜钱。
“从新疆古钱币使用的文字看,新疆的历代钱币上分别使用过汉文、佉卢文、龟兹文、粟特文、回鹘文、八思巴文、察合台文、满文等多种文字。清王朝时期,新疆古钱币上同时铸有汉文、满文、察合台文,用实物证明新疆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邱德美说。
“新疆古钱币是历史文物,其铸造风格主要以中式圆形方孔钱数量最多,年代悠长,印证了新疆自古以来都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新疆钱币是中国钱币大家庭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的事实。”邱德美说。
邱德美平素节俭,几乎将所有的收入用于收藏古钱币和古玩,并在收藏、品玩中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积累相关知识,他先后在《文史知识》《收藏界》《新疆钱币》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并撰写出版《北庭钱币研究》专著。
邱德美还用古钱币为“活教材”,利用业余时间深入奇台县各乡镇、单位、学校宣传新疆“四史”,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
邱德美居陋宅,着旧衣,物质生活节俭,而收藏品极其丰富,所带来精神上的富足感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忙碌大半生,邱德美最大的心愿是筹建一个古钱币博物馆,展陈收藏的3000多枚古钱币,要以“它们”为向导,带领参观者跨越千年历史长河,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