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宋良壁
昌吉市位于祖国西部边陲,总面积7971平方公里,辖8镇2乡6个街道办事处和2个国家级园区,有汉族、回族、哈萨克族和维吾尔族等32个民族,总人口60.7万。近年来,昌吉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加强边疆地区建设,推进兴边富民、稳边固边”重大决策部署,坚守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在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中,让各族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
致富路上一起走
共同富裕“一个民族都不能少”。乡村振兴路上,昌吉市因地制宜发挥地缘、资源优势,差异化发展特色产业,农村产业更兴旺、农民生活更富裕。
虽然室外天寒地冻,但在三工镇常胜村文化活动中心内却欢声笑语、暖意融融。参加一年一度的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大会是村民最开心的事。“3120元,已经不少了。”领到分红款的阿布拉·买买提乐得合不拢嘴。“村里的1386名少数民族村民每年都能领到分红款,致富路上不让一个民族兄弟掉队。”村党委书记潘金永说。
三工镇常胜村有10个村民小组,4107人,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44%。村党委依托城郊村优势“一组一策”,通过“特色餐饮+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模式,投资1300余万元打造多元新业态,村集体年收入400余万元。今年6月,常胜村被命名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六工镇十三户村探索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新模式,常年举办油菜花节,先后荣获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荣誉称号。今年村集体经济收入233.88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2.43万元。
常胜村和十三户村只是昌吉市“传统一产不放松,产业延伸有特色”的一个缩影。围绕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昌吉市扶优做强九圣禾、朗青畜牧等国家级、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依托全疆首个国家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制种面积稳定在12万亩以上,种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34.75亿元。成功承办中国新疆(昌吉)种子展示交易会和自治区大中型灌区现代化建设管理现场会。深入实施奶业振兴行动,现代牧业、优然牧业落户昌吉市十万亩现代畜牧产业园,吉缘牧业智慧化牧场开工建设,全市奶牛存栏3万头、日产鲜奶250吨。积极探索绿色生态“鱼蛙”共生养殖新模式,温控大棚循环水养殖南美白对虾喜获成功,水产养殖业总产值突破2亿元。“昌吉市番茄”被评为新疆特色农业好产品公用品牌,新疆天宏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纯骆驼灭菌乳、新疆仓麦园有限责任公司特制一等小麦粉被评为新疆特色农业好产品。2023年预计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203.74亿元。
互嵌融合促发展
推进共同富裕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昌吉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引导企业把“爱家、爱企、爱国,个人梦、家庭梦、中国梦”融为一体。
8月22日,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举办第31届集体婚礼,以中国山水画为背景,突出共筑“中国梦”主题的31米长的蛋糕,成为焦点。100对新人身着民族传统服饰喜结良缘。迄今为止,公司共有4000多对新人通过集体婚礼开启幸福生活。“集体婚礼既隆重也很有意义,我们将扎根昌吉,经营好‘小家’为‘大家’多作贡献。”特变电工新疆天池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工程师杨鑫卓说。
最令员工自豪的是自治区成立60周年时,党中央赠送给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的“盛世石榴花瓶”。作为我国大型能源装备制造企业集团,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35年创业史是一部各民族职工的团结奋斗史。目前,公司有少数民族领导干部247名,技术骨干800余名。努力古·依明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阿里木·玉素甫荣获自治区首届“十佳民族团结之星”。2022年公司在昌吉实现销售收入389亿元,上缴税金50亿元,同比增长158%,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和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称号。
昌吉市本土企业新疆笑厨食品有限公司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企业文化,生产的“笑厨”牌调味品获中国驰名商标,产品远销国内外。今年46岁的公司液体包装车间工人阿不拉是二六工镇红星村村民,2018年他被招收到笑厨公司上班,由汉族师傅一对一帮带。仅半年时间,阿不拉的国家通用语言水平提高,工作技能提升,他每月5000元的稳定收入,让一家人的生活品质得到了提升。“不只是在生活困难时给予帮助,而是授人以渔,帮助他们成为产业工人的同时,实现他们的人生价值。”新疆笑厨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勇说。
目前昌吉市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具有昌吉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正在形成。聚焦自治区八大产业集群,昌吉市做强总部经济,打造以蓝山屯河、溢达纺织等企业为“链主”的装备制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等10个总部经济产业链。特变电工、蓝山屯河被确定为“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仓麦园获评自治区绿色供应链示范企业。昌吉市启动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市,笑厨食品等4家企业荣获自治州首届政府质量奖。新疆信息产业园加快建设,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全部入驻。昌吉高新区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特变特高压变压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通过科技部验收,填补了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空白。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50.5亿元,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0.3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9%和37.2%。
凝心聚力促进步
作为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后花园,在利用地缘优势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中,昌吉市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进一步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不是兄弟胜似兄弟。在昌吉市,“金城牛大碗”连锁店合伙人梁强与买买提江之间的民族团结感人故事广为流传。今年41岁的梁强2005年从甘肃来昌,和比他小一岁的买买提江同在一家牛肉面馆打工,一来二去两人成了知己。用买买提江的话说,他俩的关系就像新疆的烤肉和拉面一样分不开。2010年,牛肉面馆老板要回老家,两人一拍即合,共同筹集资金把店盘了下来,并取名“金城牛大碗”。之后的几年,两人起早贪黑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2019年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两人投资130多万元开了第一家分店。如今的“金城牛大碗”连锁店已是一个由5个民族32名员工组成的“团结和睦”大家庭。“明年我们还打算再开一家分店。”买买提江说。
为发挥现代服务业集聚优势,提升承载能力,昌吉市投资5500万元打造充满地域特色的昌吉小吃街,集观光、旅游、饮食、购物为一体,坚持“一店一特色,一菜一故事”荟萃民族饮食习惯精华,浓缩新疆饮食文化精髓。乌鲁木齐等周边县市游客常来光顾。目前,昌吉小吃街入驻商户63家,间接带动6000多人就业。
今年昌吉市成功举办中国职业篮球俱乐部挑战赛(昌吉站)、猛龙出击拳王争霸赛和昌吉第十四届美食文化旅游节等各类文化体育活动524场次,累计接待游客1320.5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2.5亿元。“乐享消费·幸福昌吉”促消费活动深入开展,11家A级物流企业实现产值23.56亿元。春秋季房交会新房二手房交易额47.23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现代服务业产值占GDP比重达到40%。创品牌、促消费,加速提档升级的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拉动昌吉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随着经济发展,新兴业态不断涌现,新的社会阶层人士队伍不断壮大。为凝聚力量,昌吉市以强化共同奋斗为引领,今年8月将定位为“信息金融”平台的昌吉八戒创新创业园确定为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实践创新基地。依托猪八戒网共享服务交易平台,为小微企业提供灵活办公空间,聚集孵化各类新社会阶层、新兴领域及新业态人才,服务实体经济。作为社会组织党建示范点和打造的“同心筑梦· 新聚昌吉”新阶层实践品牌,目前园区线上线下签约入驻企业189家,产值10211.88万元,贡献税收466.89万元,累计带动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就业超过800人。
幸福生活比蜜甜
“时尚、舒适、放飞的感觉”,在智能步道区跑了“10公里+”的健身爱好者蔡晓玲体验感拉满。“昌吉发展真是日新月异,这里健身环境不比北上广差,身体好才能工作好。”跑步“达人”常建洋自信满满。总投资800万元的昌吉体育公园提升改造后,成为继人民公园、晋昌公园、庭州生态绿谷、滨湖河中央公园之后又一个功能较为完善的综合性公园。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今年昌吉市投入2.188亿元,新建、改建、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新增学位7680个。持续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全力推动医疗资源共享,实现“首诊在基层,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格局。全市47个社区助餐点每天约为上千名老人提供助餐服务。“村里建的老年互助幸福院和卫生室,让我们安享晚年。”六工镇76岁的买买提·乌拉音说。
以人民为中心,昌吉市坚持把财政收入的75%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先后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自治区乡村振兴示范县等殊荣,跻身中国县域经济西部百强县市。“我们将持续延伸产业链、贯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用高质量发展的实际成效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推进共同富裕中,擦亮各族群众幸福底色。”昌吉州党委常委、昌吉市委书记李长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