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报梯

□刚立强

初识这张报纸,它38岁,我22岁。它,四开四版,地方小报,模样朴素;我,初入职场,新闻小白,相貌青涩。

1996年,它还叫《昌吉报》,刚刚结束铅字印刷才三年,正是它踌躇满志,甩开膀子大干的时候。也是这年5月,我进入一家县级市电视台,第一次扛起摄像机,年轻的我自以为整个世界都是我镜头的焦点。

穿花衬衣、留长发的编辑部主任是20世纪80年代内地一所高校中文系正牌大学生,他告诉我:“除了耕好自留田,做好当地新闻外,还要加强外宣,尤其是《昌吉报》的发稿。”当年的工作目标责任状清晰显示,每位记者在《昌吉报》人均30条上稿任务,远超区、州其他媒体。

从此,《昌吉报》与我结缘。但第一篇稿子见报,却让我颇受煎熬。

进入电视台第9天,我的第一篇新闻稿被自治区某经济类报纸采用;第13天,在《新疆日报》实现零的突破。那时我每周至少要外发3篇新闻稿,我的目标是半年完成全年外宣任务。但《昌吉报》迟迟未打开局面,似乎我寄往昌吉市延安南路13号报社的那么多稿子都被大风刮跑了。

新闻部每周都要公布发稿成绩,眼见同事在《昌吉报》都有所斩获,唯有我迟迟不“开张”。作为新人,内心焦灼不堪,甚至领导偶然瞄我一眼,我都以为是一种暗示:你怎么回事?《昌吉报》什么时候上稿?

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埋头写稿发稿,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皇天不负苦心人,第25天,我的一篇小稿在《昌吉报》三版刊发。在传达室看到样报,我强压住内心的激动回到办公室,假装没事人一样继续写稿子,只等喜报“爆发”。

后勤老郑把厚厚一沓报纸往新闻部桌子上一丢,一群记者扑上去抢报纸看,唯有我没动。我要淡定,等着别人告诉我上稿的好消息。

“哎呦,小刚的稿子登了!”对桌的朱大姐把报纸杵到我眼前,引来大伙儿广泛传阅。这天晚上,我请同事吃大盘鸡、喝啤酒,第一次成为“学习的对象”。

从此,《昌吉报》与我的联系逐渐密切起来。先是不断有编辑给我打电话,大多是核实稿子的细节。作为一个外地人,又是新闻战线的新兵,我的稿子里经常埋着各种各样的“雷”。感谢李希义、李云辉、王暖等编辑老师,还有很多不知名的编辑,是他们细心地发现,不倦地修改,无怨地付出,带着我成为职业新闻人。后来《昌吉报》的编辑开始向我约稿,我的稿子也越用越多。1996年,只工作了半年的我,在《昌吉报》上发表了整整50篇稿件。当年报社评出了10位一等奖优秀通讯员,我名列其中。

1997年10月1日,伴随着庆祝共和国48岁生日的礼炮声,《昌吉报》从四开小报改为对开大报,给基层通讯员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与昌吉州其他县市的同行一样,我们在完成好本地新闻报道的同时,深耕脚下的新闻沃土,以高度的热情和忘我的工作精神为《昌吉报》写稿,在这个平台展现本地的新人新事新经验新面貌。在这个平台上,我与兄弟县市的同行比业绩比贡献,提高了新闻写作能力,并结识了一大帮志同道合的挚友。

2000年10月1日,《昌吉报》更名为《昌吉日报》,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邵华泽为《昌吉日报》题写了报头。一字之差,秉承“高度服务决策,深度参与生活”办报理念的《昌吉日报》更具大报气韵,更受领导关注,更被读者喜爱。为《昌吉日报》多写稿、写好稿,成为了我的追求。

2004年,是昌吉回族自治州成立50周年。为庆祝这一盛事,《昌吉日报》推出50个专版,系统报道50年来昌吉州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其中,有一个版策划的是展现劳模风采,编辑把采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阜康市首位全国劳模余寿元的任务安排给了我。

交稿的时间只有5天,接到任务时,我因为急性肠胃炎住院,由于严重脱水,每天有12小时都在输液。打了3天针后,眼看交稿时间临近,我拔了针头忍着腹痛先去采访余寿元。回到医院后,我让医生把针头扎在左手继续输液,把病房的被子叠成方块放在腿上,再垫上一块硬纸板,用3个多小时完成了这篇近2000字的约稿。

2018年11月15日,《昌吉日报》迎来创刊60周年。昔日的小报已形成了《昌吉日报》、中国昌吉网、昌吉日报微信平台、昌吉日报抖音平台等多形态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日益增强。

作为优秀通讯员代表,我有幸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为这张报纸而自豪,为自己能为它写稿而骄傲。

2023年9月22日,在自治区2023年报纸印刷质量经验交流会上,由昌吉州党委主管主办,新疆金版印务有限公司承印的《昌吉日报》获评精品级报纸。看到这条消息,我由衷地高兴。“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不管什么时候,新闻人都要秉承精品意识,才能在时代大潮中始终立于潮头。

人这一辈子,总会遇到几位甘做人梯,扶着你、扛着你往前走的人,这是人生的幸福,值得珍惜。

从业27年来,我在《昌吉日报》刊发消息、通讯、评论、报告文学、散文等各类文章1600多篇,合计100多万字,曾连续十年被评为优秀通讯员一等奖。与我而言,《昌吉日报》是导师,也是朋友,是引导我事业向上的梯子,堪称“报梯”。关注它,为它写稿,已经成为我的职业习惯。

新的一年正在款款向我们走来,欣闻《昌吉日报》又在酝酿新的改革,我期待着它的新变化、新气象,希望它越办越好。

--> 2024-01-03 1 1 昌吉日报 content_56497.html 1 报梯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