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母亲的房子

□陈丽洁

人到中年,对于母亲便有了更深的感情。

母亲1966年随父亲从山东来到新疆,我见过母亲还是少女时的照片,粗粗的两根麻花辫垂在胸前,双眼皮,身材饱满,个子娇小,手中捧着一本《毛主席语录》。听母亲讲,那个年代能从遥远的山东嫁给一个工人又到新疆来,是一件很自豪也需要很大勇气的事情。母亲随父亲在阜康市境内的五宫煤矿,度过了她的前半生。

听母亲讲,刚到煤矿,单位给分了一间房子,吃、住都在那一间房子里。那时,我还小,对于我出生的这间房子只有模糊的印象。等我记事起,母亲已带我们搬到了煤矿分配的新房子,一间半大,多出的半间可以当厨房,这在当时有点奢侈。那时,家里已有三个孩子,挤在两张床上。母亲是典型的聪慧、能干、吃苦、耐劳的女人,她想在房子边上接盖一间厨房和一间我和妹妹的卧室,这成了母亲的最大心愿。

我在家排行老大,看到母亲的辛苦,自是尽量分担,于是,我经常参与母亲与邻居们的新房建设讨论会。房子的结构,窗子留几个,房顶用苇帘子覆盖炉渣,最后铺上油毡,再拿沥青烫一遍,省钱结实还保暖。保证房子质量的木料、下地基的砖、门窗等这些都不能省,需要花钱买,没钱买就想办法。

于是,我和母亲选了一块土质好的空地,挖坑,把挖出来的土回填到坑中,将水倒进去然后穿上胶靴,在泥里不停地踩,直到土和水充分融合,发出扑哧扑哧的声音,泥就和好了。再把适量碎干麦草撒入泥里,穿上胶靴踩,开始制作土坯。用模具将泥巴分成长方形土块,晾晒干后就可以垒墙了。随后是编房顶上铺的苇帘子,用的是早已经准备好的高粱秆,先用麻搓好绳子,在院子的空地上按苇帘子的宽度固定两根木杆,然后,排出起头的高粱秆固定好,用先前搓好的麻绳依次穿绑起来。就这样,我和母亲在房子外面接了两间土房子,家里有了单独的厨房,男孩和女孩也分房而居。

在这个房子里,个子不高的母亲在煤矿装了10年的煤,供我和弟弟妹妹完成学业。母亲唯一遗憾的是没能让我上完高中考大学,而是考了个中专早早分配了工作。起先,我也有遗憾,现在早已释怀,在当时的条件下,母亲已经把她能给的都努力给我们了。

后来,我和弟妹相继参加了工作,可母亲依然住在老房子里。房子住久了,墙皮老掉落,有一次,我回家住,房子的顶棚因不堪落土的重压,沿着墙边掉了下来,当把满屋狼藉都收拾好后,母亲眼中满是落寞,母女连心,我知道母亲关于房子的心事。

我和妹妹打听了许久,给母亲买了套楼房,面积不算大,但母亲已经很知足。

后来,政府为解决像母亲一样没有正式工作,但一直在企业务工人员的养老问题,推出了“五七工”政策,母亲只需要补缴一部分养老统筹就可以领取养老金。对此,母亲心存感激,“大河有水小河满”国家富了,大家的生活更幸福了。

五宫煤矿改制后,政府充分保障了母亲那辈老职工的权益,盖了36栋安置房,楼房还在盖的时候,母亲每每去看,眼中总是充满幸福的憧憬,与十年前形成鲜明对比,我能感受到母亲心里满怀希望。

这次,是母亲第四次住新房子。楼层在三楼,三室两厅,客厅是落地的飘窗,南北通透。坐在客厅,就可以看到博峰西街,房间处处都洒满阳光。

一日,我没打电话就到了母亲家,她正在小区游园里和老姐妹跳广场舞。母亲看到我,脸上绽放出灿烂笑容,让我拿手机给她拍照,我知道,因为现在的美好生活,母亲已在心中盖起幸福的房子。

--> 2024-01-03 1 1 昌吉日报 content_56499.html 1 母亲的房子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