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农家迎新娘

□裴春晖

农家要迎娶新娘子了。

小院大门两侧挂着火红的灯笼,门窗上都贴了大红的双喜,小院的上空布置了小彩旗、圆柱形的红灯笼,色彩纷呈、错落有致。

娶亲的头一天,厨师就开始准备喜宴。

早晨九点多,帮忙的人陆续到了,大家默契配合。男同志称肉、剁骨头、架炉子、拉煤块,各司其职,女同志则带着自家的刀板、切刀,围在一张大圆桌旁有说有笑地切肉、捡菜、剥蒜、剁蒜末,忙中有序。帮忙的都是朋友邻居,来晚一点都抢不上活干。兄弟姊妹聚在一起聊聊天,洗洗杯盘。整个院子里一派热闹喜庆,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就像是参加一次大型聚会。

中午时分,乡邻们干完了手头的活,不约而同地围坐在一起。女同胞们开始打“双扣”,男同志们则吆五喝六,划拳喝酒。厨师在槽炉和马槽炉之间操作,槽炉上煮着三桶肉,马槽炉是炒菜用的。厨师不急不缓,气定神闲地看着锅里的食物在油中翻腾、水中徜徉。

厨师在做红烧鱼的准备工作。他在大锅内煎鱼,每次只煎一条,每一条煎好的鱼头朝盘外,尾巴朝里,在大盘里整整齐齐码了两排,中间有空隙的地方再横放着两条。煎炸的刺啦声,桶内肉汤咕嘟咕嘟冒着泡,蒸汽弥漫。锅底呼呼上窜的火苗就像红色的绸带在风中飘动。煮好的鸡肉、牛肉、羊肉用大铝盆盛好,放在一边备用。

这天吃臊子面,切好两大盆臊子,马槽炉另一个灶烧臊子汤。两个人用像小铁锨一样的锅铲用力翻炒。下臊子面的时候,先在凉开水中把面漂一下,再下锅煮,这样下面的汤不稠。吃过臊子面,大家自觉找活干。

每间屋子里都是人,听不清在聊什么,只听到欢声笑语一阵阵传出。有人想找人玩,如果不去,就抓住人家一条胳膊硬拉。拉的人两手抓住胳膊,撅着屁股,不拉的人屁股向后坠,两脚在地上滑出两道浅浅的痕,大衣都从肩膀上滑到腰间。你扯我拉,拉不过了,就去了。趁不注意又跑了,满院子撵着躲着。

主人做一些细节性的工作,主东是这场婚宴中最大的官。

晚上开始请东,答谢帮忙的人。主东带着主人来到席桌前说一些感谢的话。端盘的小伙子肩膀上搭着一条毛巾,“油油油”地喊着。农村土席上,红烧肉是颤巍巍的方墩墩、肚片是嫩闪闪的方块块、丸子是圆蛋蛋,木耳、蚕豆炒山药色彩鲜美,手抓肉、鸡块炒辣子、蒸肉,味道很不错,平时不爱吃鱼的我,今天都吃了好几块。

第二天是迎娶新娘的正日子,喜公公、喜婆婆头戴乡邻们用酒盒子糊出来的帽子,胸前戴着写有婆婆、公公的大红花。喜婆婆身穿红色旗袍、红大衣,手拿一把红伞,腰间系着一条红丝带;喜公公手拿一个纸糊的长烟锅在前面扭着,邻里乡亲、亲戚朋友们穿上秧歌服跟在后面,来到村口迎接新车。再冷的天气也挡不住这迎亲的喜悦。

下“轿”时, 新娘娉婷婀娜,由风度翩翩的新郎扶着。门口锣鼓声轰鸣,鞭炮声噼里啪啦炸响,喜婆婆、喜公公带着秧歌队在小院里左三圈右三圈地扭起来。典礼的时候,院子里面站满了人。有的人站在院墙上,有的人站在雪堆上,小孩子骑在爷爷的脖子上,或由爸爸抱在怀里。典礼后,主东喊着开席了,客人们先上桌。端盘的、倒水的、拾馍馍的,秩序井然。一有空,喜婆婆就跳上台子舞起来,喜欢跳舞的客人们也上台助兴。

大喜的日子,就是这样红红火火。

--> 2024-01-03 1 1 昌吉日报 content_56500.html 1 农家迎新娘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