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邱金国的屯垦文化展览馆

屯垦文化展览馆一角。 □安涛摄

□本报通讯员 刘莉 安涛 何龙

在兵团第六师奇台农场,有一处由私人庭院改建而成的展览馆——四十里腰站屯垦文化展览馆,里面展出的藏品大大小小共2000多件,有团场职工使用过的各类旧式农具、“三转一响”等生活用品,也有65式军装、手榴弹箱以及抗美援朝时期的美式油桶。

这所宅院的主人邱金国是奇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一名退休教师,2021年,他将自家的宅院改建成了展厅,并将房屋的东、西、北三面的空地进行修整搭建,最终建成了四十里腰站屯垦文化展览馆。“身为兵团人的后代,建这个馆的初衷就是为了传承兵团文化、兵团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我们现在生活无忧,那是建立在老一辈人艰苦奋斗的基础之上的,这些老物件儿就是历史的见证。”邱金国说。

邱金国是一名收藏爱好者,他的第一件藏品是一辆边三轮摩托车,这辆摩托车是奇台农场四十里腰站派出所成立后的第一批警用三轮车。四十里腰站是奇台农场旧时的名称,在清代称四十里铺,光绪十五年(1889年),奇台县治由靖宁城迁驻古城后,称四十里腰站,相传早在嘉庆年间,奇台县典吏在此建房3间,开设茶房、饭馆,这里便成为能够为过往行人提供食宿的驿站。1958年后,以此为基础进行垦荒建设。在布置展馆的过程中,邱金国将不同年代里最具代表性的物件进行分类陈列,划分为历史沿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屯垦历史、农耕文化、峥嵘岁月、红色记忆六个板块。

在“农耕文化”展区,停放着一辆带草围圈的毛驴车,这是邱金国父亲曾经使用过的。邱金国介绍,这辆毛驴车已经有些年头了,他的父亲那时候是赶毛驴车的,后来当过生产队的队长,这辆毛驴车一直使用到生产队解散以后。那时候到了冬天,他的父亲就赶着毛驴车去煤矿拉煤,一趟要走150公里,来回差不多需要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出于对父亲的怀念,邱金国将这辆毛驴车保存至今。

红色记忆展厅的墙上张贴着一版1958年的《人民日报》,上面登载的是《库尔班大叔见到毛主席》的图片和一篇新闻报道,这本是当地一名维吾尔族老大爷珍藏多年的,邱金国多次说服,老大爷才同意转让给他,放在展厅里可以让更多的人观看,这样更有意义。

展馆开放后,很多人慕名而来,有的家长带着孩子来参观学习,而对于那些上了年纪的游客来说,这里带给他们的是无尽的回忆和深深的感触。奇台农场退休职工白生连指着一件藏蓝色毛领的皮大衣说:“这件大衣是我当年穿过的,我那时候在生产队开拖拉机,这是给我们所有拖拉机手冬天发的福利,穿上它身上暖和,心里更别提多高兴了。现在退休了,一个月拿着5000多块的退休金,要感谢党的政策好啊,让我们老有所养。”

如果说,二十多年前,在邱金国收藏那辆“退役”的边三轮车时还只是源于爱好,那么现在,修建展览馆,专注于兵团精神的传承和屯垦文化的传播,已然成为了邱金国根植于心底的浓浓情怀。问起今后的打算,邱金国说:“我还在继续寻找、收藏,在有能力的情况下,我希望可以再把展馆扩建一下,展出更多珍贵的老物件。”

--> 2024-01-10 1 1 昌吉日报 content_56720.html 1 邱金国的屯垦文化展览馆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