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幸福大院里的幸福生活

□本报记者 程晾 通讯员 付金霞

走进吉木萨尔县二工镇幸福互助院,映入眼帘的是大院里的三层连体别墅型建筑。室外冰天雪地,屋内温暖如春,窗台上摆放的绿植郁郁葱葱,温度计显示为零上24.5度。

88岁的何金芳老人对记者说:“我在互助院已经住了3年,这里比家里都好,有人照顾,还有医生定期检查,啥都不用操心。”

2014年以来,福建援疆厦门分指挥部先后投入援疆资金3700多万元,建设吉木萨尔县二工镇幸福互助院,随着互助院各项设施的不断提档升级,让这里生活的老人越来越幸福。

二工镇幸福互助院占地面积32.9亩,拥有109套房间,目前居住着158位老人。这所农村幸福互助院采用小户型、大集中的居住方式,排遣了老人独居的孤独寂寞,使大家互有照应,抱团互助。

老人赵凤英独居在家多年,来到二工镇幸福互助院后,久违的笑容又洋溢在她的脸上。她说:“我在互助院已经住了两年了,每天和大家在一起说说笑笑,真的非常开心。”

二工镇幸福互助院建在乡政府附近,这里交通、医疗便利。互助院内还建有棋牌室、排练室、康复室等,为老人们提供了文化娱乐和健身场地。这里会乐器、喜欢唱跳的老人每天都会聚在一起,演奏乐器、边唱边跳。互助院结合农村老年人特点,开辟了一块菜地,这种健康+养生的养老模式,不仅解决了农村老人的安居问题,还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老人杨荣森的子女常年不在身边,以前他独居在家里成了子女的“心病”。2023年3月,杨荣森住进了二工镇幸福互助院。在这里,杨荣森夏天可以自己动手在院子里种菜,冬天能和这里的老人一起娱乐,这样的养老方式彻底解除了子女的担忧,让他们放心外出务工创业。

近年来,二工镇幸福互助院还打造出了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近邻党建文化示范基地。厦门市第九批援疆干部宿然昌向记者介绍说:“近邻党建是厦门市将‘远亲不如近邻’的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推出的工作模式。此次引入厦门‘近邻党建’工作理念,不仅进一步扩充了近邻党建的意义与内涵,也促进了各族群众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近年来,吉木萨尔县将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工作作为民生保障重要内容,纳入重点民生实事、重大改革事项的重点项目清单。根据各乡镇老人实际人数和入住需求,新建覆盖27个村的农村幸福互助院12所,让1.6万名农村老人真正实现了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 2024-01-31 1 1 昌吉日报 content_57723.html 1 幸福大院里的幸福生活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