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公开通报6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仔细分析发现,有4起涉及农业农村领域。具体而言,有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层层加码、检查考评过多过频等问题,有在乡村振兴迎检等工作中弄虚作假搞“面子工程”问题,有未按规定及时分解下达中央财政拨付的部分玉米、大豆等补贴资金问题,有贯彻耕地保护政策打折扣、乱作为问题。这为新的一年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带来了警示和思考。
乡村振兴,既要防不作为,又要防乱作为。要认识到,乡村振兴是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是为农民而建,这是颠扑不破的硬道理。居住环境怎么样,农民每天身处其中;产业发展好不好,农民收入可以印证。农村的事,农民最有发言权。要关心群众的急难愁盼,农民期盼干的抓紧干,农民愿意干的带着干,农民暂时还不愿意干的,完全可以先放一放、缓一缓。还要注意的是,工作中既不能打折扣,也不能层层加码。须知,打折扣是变形走样,层层加码也是变形走样。
——摘自1月2日《经济日报》
(作者乔金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