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冬窝子”劲吹“温暖风”

本报记者 王薇 通讯员 张超

2月17日,奇台县五马场哈萨克族乡阳洼滩牧场天空湛蓝,成群的牛羊悠闲地吃着肥美的饲草。一夜大雪后,广袤的牧场银装素裹,宛如童话世界。

阳洼滩位于五马场哈萨克族乡东南60公里处的开垦河上游、天山南部群山环抱之中,是牧民口中的“冬窝子”。

一山连着一山,群山环抱相交处,向阳、无风、薄雪,这是牧民选址修建“冬窝子”的必要条件。眼下,阳洼滩“冬窝子”有10户30名牧民和近3000头(只)牲畜正在越冬迎春,挨过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大片白雪铺展在山间,足有8厘米厚,空旷的牧场一片寂静。奇台县五马场哈萨克族乡乡长哈米东·热合曼乘坐的越野车穿行在牧场,60公里的路程一半是山路,极其难行,80分钟才到达目的地。

为应对龙年首场寒潮天气,当日,奇台县五马场哈萨克族乡成立两组应急小分队,带着米、面、油等慰问品,分别赶赴阳洼滩牧场和北山牧场,指导农牧民做好防寒保暖、牲畜补饲、棚圈清雪加固、饲草料调运、牧道疏通等工作,避免发生不必要的损失。

“一头小牛犊、一只羊对于群众来说是一笔不小的财产, 越是冰天雪地、天寒地冻,越要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哈米东·热合曼说。

看到哈米东·热合曼一行5人踏雪而来,35岁的牧业三村牧民哈斯尔·奥尔盖巴依笑着迎了上来。哈米东·热合曼热络地和他打着招呼,互道新春祝福。

“饲草准备得咋样?圈棚都加固了吧?这几天注意天气变化,天气晴好时再出去放牧。”哈米东·热合曼说着话,进了哈斯尔·奥尔盖巴依的家。

室外零下16摄氏度,但屋里很温暖,炉火红彤彤的。哈斯尔·奥尔盖巴依养了百余只羊和20头牛,他说:“圈舍的风口都用木板封好了,能抵得住大风大雪。”

“冬窝子”地处山区,联络不便,今年春节期间,五马场哈萨克族乡严格实施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详细摸排冬牧场牲畜放牧区域及数量,提前通知各牧点寒潮天气期间停止出牧,提醒广大牧民增强风险意识,及时采取措施应对降雪降温天气。

哈斯尔·奥尔盖巴依在“冬窝子”生活了6年,他高兴地说:“党和政府一直关心我们,给我们提供了太阳能电板,解决了照明难的问题。今天这么冷的天气,乡镇干部还来看望我们,真是非常感动!”

从哈斯尔·奥尔盖巴依家出来,哈米东·热合曼一行人又走访了其他9户牧民,详细了解他们的生产生活状况,实地查看饲草料的储备和牲畜安全越冬情况,并嘱咐他们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提前做好突发雪灾的应急措施,做好饲草料储备等工作,为春季接羔育幼打好基础。

降雪过后,气温骤降。 在奇台县半截沟镇石河子村阿勒腾霍乐牧民定居点,每家每户房前屋后都堆着垒放整齐的饲草料,牛羊越冬度春“口粮”无忧。

石河子村村民哈衣拉提别克·阿合乃忙着给牛添加饲料,整齐的棚舍、充足的饲草料让他在面对降温降雪天气时也底气十足。他说:“我养了30多只羊、十几头牛,今年的饲草料准备得很充足,心里非常踏实。”

奇台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牧区生产一线,指导养殖户对设施进行加固、保温,提醒牧民做好牲畜防寒保暖、增加饲草料和燃料储备、加强牲畜疫病防控,加大农牧生产应急物资储备,平稳度过此次寒潮降温天气。

“我们将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持续组织畜牧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养殖户加强生产管理、科学饲养,保障冬季畜牧生产安全稳定。”奇台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党支部书记吴长杰表示。

目前,奇台县越冬存栏量羊58万只、牛11万头,主要分布在各乡镇牧民定居点、北塔山和南部山区冬牧场。农业农村部门多措并举,动员牧民提前储备好牧草,修缮好棚圈,与企业签订防灾饲料购买调运合同,各类饲草料储备达85万吨,全力确保牲畜安全越冬度春。

--> 2024-02-21 1 1 昌吉日报 content_58329.html 1 “冬窝子”劲吹“温暖风”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