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薇 通讯员 魏影
2月初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即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2个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把“千万工程”作为典型案例写入标题,作出“两个确保、三个提升、两个强化”的工作部署,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以来,在昌吉州农业农村局系统引发热烈反响。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纷纷在第一时间组织干部职工集体学习和讨论,大家纷纷表示要认真贯彻落实,坚定信心,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
“全州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将锚定建设新疆现代农业示范区目标,围绕‘两大工程、八大行动’,突出抓好‘九项任务’,全面落实我州‘十大典范行动’中的‘农业提振行动’,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的典范地州建设贡献农业农村力量。”州党委副秘书长、州农办主任,州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州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王相表示,中央一号文件规划了“路线图”,明确了主攻方向,该局也提出了今年的工作任务目标:确保粮食、棉花面积分别稳定在320万亩、180万亩,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100万亩,推广水肥一体化智能施肥技术100万亩,建设22个粮棉“百千万”试验示范基地;引育年营收亿元以上种业龙头企业5家,制种面积达到100万亩;改良牛羊80万头(只),肉产量增长8%以上,乳制品外销量突破10万吨,力争全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以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以上。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2023年,昌吉州大力推广小麦穴播、种肥分离、宽窄行节水模式等先进适用技术,实现冬小麦百亩连片单产802.99公斤、千亩连片710公斤的高产纪录,粮食总产量突破200万吨,为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撑。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两个确保”,其中排在首位的就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昌吉州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推广研究员魏建华说:“2024年,全州农牧业技术推广系统将进一步聚焦粮食生产安全和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强与高校、农科院所合作,创新开展‘科技小院’技术模式,发挥科技示范引领作用,集成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重点落实小麦、玉米、棉花高质效栽培技术,指导各县(市)建设小麦、玉米、棉花‘百亩田、千亩方、万亩片’高产攻关示范田22个,为粮食生产‘稳面积、增单产、提产能’提供技术支撑。”
畜牧业作为“三农”领域的焦点之一,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强“菜篮子”产品应急保供基地建设,优化生猪产能调控机制,稳定牛羊肉基础生产能力。
2023年,我州畜牧业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奶业逆势而上,“万牛入昌”取得积极成效,巩固了天山北坡奶业核心区地位,全年未发生1起重大动物疫情。
昌吉州农业农村局畜牧科科长马金昌说:“2024年,我们将立足资源和区域优势,坚持奶业优先发展,肉牛肉羊加快发展,猪禽巩固提升的总体思路,着力实施畜牧业振兴行动,提升全产业链增值增效和市场竞争力;围绕稳基地、促品牌、扩外销,补齐短板,全面提升奶产业综合竞争力,把昌吉州打造成‘黄金乳都’,开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在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方面,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重点强调了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还释放了一个鲜明的信号: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支持打造乡土特色品牌,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持续壮大乡村富民产业。
2023年,昌吉市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培育形成粮、棉、油、生物种业、畜产品加工、特色农产品加工、商贸流通等产业,不断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昌吉市(加工番茄)自治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创建,实现农产品加工产值203.5亿元。
昌吉市农业农村局党组副书记、局长丁世亮说:“今年,我市持续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提升行动,以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为契机,不断壮大优势特色产业规模,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力争4级龙头企业达到65家,培育年产值超10亿元的农业‘链主’企业3家,增强带农促农增收能力,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加快推进种业振兴行动,完善联合研发和应用协作机制,加大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选育推广生产急需的自主优良品种。
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舍亚辉说:“今年,我们将抓住国家加大科技创新的政策机遇,进一步加大科研创新的投入力度,充分挖掘整合国内外种业人才、技术和种质资源,以分子育种、生物育种等前沿技术为创新目标,加快种质资源创新发展,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创新工作,提升全程机械化管理能力和智能化水平,抢占种业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推动商业化育种体系创新能力建设,为新疆制种产业发展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