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梁宏涛 闫曦
真人CS运营基地、春田采摘园、露营基地等,这些是昌吉市三工镇二工村返乡能人田新龙用两年时间创办的项目。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重点在干。很多外出能人虽身在他乡,但心系故里,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大量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向农村基层流动,吸引了一大批有志于乡村发展的“游子”归乡,他们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成为了昌吉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作为二工村村民,我非常愿意回乡创业,回报家乡。”依托“田野星河”田园综合体项目,2023年,田新龙进一步开阔思路、大胆创新,在原有乡村旅游+蔬菜采摘+星空营地的经营基础上完善产业结构,利用天然的山地、林地资源优势打造了占地1000多平方米的真人CS野战基地,目前承接企业团建、亲子互动、户外野营等活动,已接待体验30余场次。“接下来,我将继续打造网红桥、深水垂钓等娱乐项目,不仅实现自己的创业梦想,也带动了20多名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田新龙侃侃而谈。
昌吉市三工镇二工村充分发挥“返乡能人”带头示范作用,大力发展文旅产业促进乡村和美发展,一大批能人带着农民实现了增收致富。
昌吉市三工镇二工村党委副书记徐桃花介绍,村“两委”将返乡能手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鼓励大学生、退休干部、教师、医生、技术人员、退役军人等回乡创业,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如今,在昌吉市像田新龙这样的“返乡能人”越来越多,他们从农村走出,又回到农村,在广阔的乡村沃野中,用积累的知识创新农业生产模式、打通销售渠道,在乡村振兴中成为连接城乡的“新农人”,在泥土中绽放了梦想之花,也带动着家乡群众奔向致富之路。
近两个月,昌吉市佃坝镇土梁村智慧花卉大棚负责人李增特别忙,大棚里,数万盆特色花卉争奇斗艳,一派生机盎然。李增正忙着装货发货,让棚里的花卉尽快到达客户手中。
李增告诉笔者,他在大学学的就是设施农业专业,毕业后一直在从事花卉种植行业。目前,他负责的大棚里种植有100多个品种的花卉,总数约五六十万盆,产值达300多万元。
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李增创新花卉种植发展模式,采取“公司+合作社+协会+基地+电商”的运营方式,发动周边农户一起种植花卉,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如今,他又有了新的想法,向立志在农村发展的“新农人”发出邀请,引进新品种进行产品迭代更替,打造集研学、线上和线下销售为一体的温室大棚。同时,李增正在筹划穴盘蔬菜研学、花卉研学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