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昌吉回族自治州委员会主管主办 昌吉日报社出版 国内统一刊号:CN65-0010






幸福院里幸福长——解锁吉木萨尔县“健康+养生”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幸福密码”

吉木萨尔县三台镇互助幸福院老人在康复室玩套圈游戏。

吉木萨尔县三台镇互助幸福院,汪翠英老人在修枝剪叶。

吉木萨尔县北庭镇互助幸福院,老人们在打扑克。

吉木萨尔县二工镇卫生院,工作人员为二工镇中心互助幸福院老人做健康宣教。

吉木萨尔县二工镇中心互助幸福院,老人们在室外活动。

□本报记者 王薇 文/图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乡村的夜晚宁静安详。在吉木萨尔县的一所农村互助幸福院里,不时传出欢声笑语。

邻里之间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亲密。老人们说,在这里大家互帮互助、互聊家常、互解心结,人情味很足。

2014年以来,吉木萨尔县把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工作作为民生保障规划重要内容,探索突破农村养老“瓶颈”,投入援疆、安居富民、民政资金6000余万元,建设12家农村互助幸福院,让老年人“离家不离村,离亲不离情,抱团养老,就地享福”。

如今,农村互助幸福院在吉木萨尔县9个乡镇遍地开花,它们像毛细血管一样深入乡村肌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全县580户900多名农村老年人的幸福生活开启新篇章。

今年1月,第五批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公示,吉木萨尔县“健康+养生”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入选。

医养结合 “养老”变“享老”

1月29日,吉木萨尔县三台镇互助幸福院一期,阳光洒满院落,曾经郁郁葱葱的小菜园,盖上了厚厚的白雪。73岁的汪翠英收拾好碗筷,简单拾掇了几下便出了门。

幸福院一角的康复室里,已有不少老人在量血压、测血糖。推门而入,汪翠英便喊:“唐医生,我头有点闷,快给我量量是不是血压高了。”

“别急别急,坐下慢慢来。”唐国友在吉木萨尔县三台镇羊圈子村卫生室当村医7年,每周都来三台镇互助幸福院送诊,院里老人他都熟。

拿出血压计,仔细检查后,唐国友放下心来,“没啥问题,记得按时吃药,少盐少油。”

“那行那行。”汪翠英笑着应承着,转身回屋了。

前些年,老伴去世,子女在外务工,家里就剩汪翠英一人,生了病,身边却无人照顾。

2014年,三台镇建起了互助幸福院。75名60岁以上、生活能够自理的留守、空巢、孤寡老人一同居住。互助幸福院的房间分为单、双人间,分别为40平方米和50平方米,每户还分了约10平方米的小菜园。

“房子干干净净,暖气、上下水都有,比家里条件好。”汪翠英成了幸福院第一批“住户”,一晃8年过去了。她笑着说:“有个头疼脑热的,一个电话医生就上门了,白天不愁没人陪,生病不怕没人管。”

对于上年纪的人,“老有所医”是摆在眼前最现实的养老问题。

吉木萨尔县在推进互助幸福院建设时,发现运行中存在管理不规范、医疗保障不足等方面问题,特别是入住老人大都身患疾病,急需便捷的医疗。

“让村卫生室‘住进’幸福院是最重要的举措之一,这也是农村医养结合的一项探索。”吉木萨尔县民政局副局长陈姿含介绍,截至目前,全县12家互助幸福院与村卫生室“牵手”,为该县医养结合打下了基础。

“三台镇卫生院家庭医生团队每月到互助幸福院巡诊一次,定期为老人开设健康课堂,及时了解老人的健康情况。”唐国友拍拍身边的全科医生助诊包说,这个小背包配有多套便携式医疗检测设备,能与县人民医院、北京多所医院远程会诊,并可网上预约挂号,让老人看病没有了后顾之忧。

2014年起,“健康+养生”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开始在吉木萨尔县推广,从十几户村民抱团取暖到扩大规模打造乡镇互助幸福院,从联排平房到别墅大院,从完善硬件设备到充实公共服务……该县不断在破解农村养老难题的基础上做加法,养老服务质量逐步提升,越来越多的老人有了幸福乐园。

院民自治 人人是主人

72岁的李发生每天都会在吉木萨尔县北庭镇互助幸福院里巡视几圈,他说,过年关,要把好消防安全这一关。

这位曾经的乡间大厨,2018年跟同村的老邻居们聚在一起“抱团”养老。去年,李发生给自己退了休,在大伙的推选下当上了北庭镇互助幸福院院长。

“老李,帮我买个药。”与记者的交谈被88岁的陈孝忠打断,他手里拿着一个空药盒对李发生说。

李发生答应着,把药盒装进衣袋。他笑着说,当院长要做好消防安全防范,组织开展环境卫生清理活动,调解邻里纠纷,还为院民们跑腿买药、买电、买水。

2016年起,北庭镇互助幸福院分两期建成,投入援疆资金950万元,占地面积20亩,配套建设有图书室、培训室、康复室等,通过政府专项资金提供运营成本,不设专职服务人员,实行“院民自治”。

“院民自治”即老人的事情由老人来管理。

“院委会委员基本上都是老党员和村里的老干部,院里的大事小情都是大家伙商量着办,老人们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有啥活儿都是抢着干。”李发生说,乡里乡亲的,谁是什么脾气都知道,大家同心努力,没有解不开的结。

为了使幸福院得到有效管理,2020年,吉木萨尔县专门出台了管理办法,为互助幸福院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制度保障。

管理办法着重提出了“3个明确”,一是互助幸福院院长、院委会委员由居住的院民选举产生,负责日常管理工作;二是入住前由入住老人、赡养人或其直系亲属向村委会提出书面申请,经村委会、乡(镇)政府审核后,方可入住;三是入院老人之间相互服务,互助养老,水电暖日常开支,以及衣、食、医由老人自理或由子女保障等。

农村需要既普惠又能因地制宜且成本较低的养老服务模式,互助养老具有形式灵活、成本较低的特点,受到较为广泛的关注。

“乡村低龄健康老人有潜力,是资源,他们去照料需要帮助的老人,能‘被需要’,感受到生命的价值。这样一来,帮助别人的老人实现了‘有所为’,被帮助的老人则实现了‘有所依’,供需两端得以链接。”陈姿含说。

乡村互助养老也对乡村振兴有积极作用和影响。陈姿含说:“互助养老在传承乡土文化的同时,实现了邻里守望、互帮互助,使得乡村治理更有温度,有效提高村民参与服务的积极性,激发了乡村治理的活力和热度。”

多管齐下 守护幸福

“走,看电影去!”83岁的黄国珍是吉木萨尔县二工镇中心互助幸福院近邻影院的忠实观众,她说,“播放的电影都是我们农民喜欢看的。大家喜欢一起观看,一起讨论。”

除了影院外,活动室、广场都是深受老年人喜爱的活动场所,大家常常聚在一起唠唠家常,谈谈儿女。

“每年的水、电、暖等日常开支有1500元,做饭、打扫卫生由自己承担,我们一起遛弯、打牌、逗乐子,心情好得很,最重要的是有了自己的家。”黄国珍言语中透着满足。

都说养儿防老,最初儿女们是不愿意让黄国珍来的。

“幸福院里有阅览室、书画室、电影院、餐厅,三层小楼还带着电梯,美得很,我天天都闲不着!”看到黄国珍生活得很快乐,儿女们放心了。

互助幸福院里有2名工作人员,院长由二工镇政府干部赵万全担任,每天早晨一上班他都会挨家挨户地走一遍,问问老人们的身体状况,有什么需要。

“我们幸福院108户158人,都是我的老哥哥、老姐姐,为他们干事儿,我心里高兴。”赵万全说。

互助幸福院的建立也在社会上营造出了浓浓的敬老、爱老、助老氛围。

“自从有了互助幸福院,‘吉来社工’‘北庭玫瑰·爱心妈妈’等志愿服务团队定期来看望老人、捐款捐物,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百余场次。”陈姿含说。

“二工镇现有6000多名常住人口,老人占了一半,还有50人报名想住进幸福院,可我们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赵万全说。

“让更多的老人享受到农村公共服务,核心还是筹资问题。”赵万全认为,除了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还应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进来。

2024年,吉木萨尔县民政局积极争取厦门市援疆资金450万元,新建老台乡二期互助幸福院。项目建成后,全县农村互助幸福大院达到13所,养老床位1200张。

“我们将进一步加强院委会管理,拓展养老服务功能,加强助餐、助医、助洁,实施适老化改造,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有效地链接和整合辖区社工、志愿者等社会资源,形成‘政府主导、民主管理、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社会参与’的互助养老模式。”陈姿含呼吁,农村公共服务的良好实践能得到更多人关注。

“互助幸福院是农村老人晚年幸福生活的起点,各方应该形成合力,推动其再上一个台阶,让幸福再多一些。”陈姿含表示。

--> 2024-03-22 1 1 昌吉日报 content_59350.html 1 幸福院里幸福长——解锁吉木萨尔县“健康+养生”农村互助养老模式的“幸福密码” /enpproperty-->